驪園聚會,左丘缺席,於旁觀者不啻釋放了一個信號——
或許,左丘家主對越國公主的興趣並沒有外傳的那般濃厚。
既然如此,前些時日裏不管懷揣怎樣心思俱按兵未動的人們終可不必保持沉默,一股腦湧現了出來。越國會館前門庭如市,上門者,譏諷嘲笑者有之,鄙夷挖苦者有之。在強國之地的質子生涯裏,人們總須找些東西證明自己不是處境最不濟的那個。
稷辰既已“病愈”,就須親自出麵待客,如此一來,外間的那些關於自己與左丘無儔繪聲繪色的傳說進到了耳中,麵對那些況味複雜的目光,她既羞且怒,當下將一幹人嬌叱出門之後,又對扶襄道:“本公主絕不擔這不清不白的名聲,我聽父王說你雖是女子,胸中卻有鐵甲十萬,你若當真恁有本事,就盡快替本公主辟謠,否則本公主不食雲粟,以死明誌!”
話撂下,公主殿下當日便絕食起來。
扶寧幾回欲怒,都被扶襄按下。
“你設法讓公主至少喝點湯水,我來想法子罷。”
公主的惱怒未必是壞事,或許成為打破眼下這奇特僵局的契機也說不定。想那位左丘無儔並非閑人,如此刻意的為難,不會沒有緣故,至於緣在何處,故在哪裏……不妨一探。
當夜,扶襄前往左丘府。
左丘家這般的世家門第,其內自是高手如雲,扶襄的武功遠不及扶寧,輕功在扶門卻是最好的,憑高遠望,依據著對雲國建築格局的了解,尋到了象征權力中心的中樞院落,落在牆頂瓦上的重量不及一隻小小的貓兒,又如一片絮般劃過左丘府的夜空,進入了家主寢院,最後的駐足點,是書房。
黑暗內,扶襄以一雙夜能視物的美眸緩緩逡巡。
這間房,闊綽得超乎她的想象,個中的陳設尤其令她意外。在扶襄想來,左丘無儔得以威震於世的,並非他雲國第一世家的家主之位,而是在萬裏沙場上馳騁出來的赫赫戰名。此人十二歲從戎出征,少年成名,用兵多行詭道,善出奇而製勝,但無論如何,總是脫不了一個“武”字。而這偌大的外室內,三麵牆前是整牆的書櫃,書櫃內又是累累厚典,諸子百家,經史典籍,更似一位治學之士的書房……
嗯?
扶襄的目光,被放在西窗下長案上的一物吸引住。
她識得這把琴。那日,她助一個落魄書生將它以高價沽出,至今尚不時為錯過那天籟般的音質惋惜,它竟然出現在了左丘無儔的案頭。
想不到左丘儔尚有這一份風雅興致。
指尖在根根琴弦上摸挲,愛不釋手,當真是愛不釋手,若非此來另有要務,她或許不介意做一回梁上君子,攜了這把琴同去。
她從琴前撤步,移身到位於南窗之下的楠木大案前,細細翻查案麵的筆墨紙硯。這些物什,那個男人皆一一觸碰過的罷?若是投身於書生的案上,它們或儒雅,或成錦繡文章,或作千古絕唱,而在那個男人的指下,它們卻是揮斥方遒,縱橫捭闔,有了另一樣風情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