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2 / 2)

泰山擁有交橫重疊的山勢,堆疊厚重的形體,輔以蒼鬆、巨石和環繞的煙雲,形成了肅穆與奇秀交織的雄壯景象。這裏出產的靈芝、何首烏、板栗及核桃等特產享譽全國。而分布於山體各處的20餘處古建築群和2200餘處碑碣石刻,使泰山成為世界少有的曆史文化與自然相結合的遊覽勝地。

泰山風景區以泰山日出、雲海玉盤、晚霞夕照和黃河金帶四景最為出名,現分為幽區、曠區、奧區、妙區、秀區、麗區六大部分,遊客可乘坐以岱頂為中心的三條索道上山,或是背起行囊親近自然,徒步進行攀爬。泰山是唯一受過皇帝封禪的名山,除此之外,在中國擁有悠久傳統的佛、道兩教亦在此興盛。登高望蓬瀛,萬裏清風來,泰山以其獨特的景致及人文內涵吸引著許多國內外遊客,正可謂登泰山而小天下。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嶽、東嶽、泰嶽。遠古時始稱火山、太山,“大”在甲骨文與金文中均見其形,讀音為“太”。且“太山''意為“大山”,先秦古文中,”大“、”太“通用。《駢雅訓篆釋名稱》:“古人太字多不加點,如大極、大初、大室、大廟、大學之類,後人加點以別大小之大,遂分為二矣。”按古文字的傳統讀法,“大”亦有“大”、“太”、“代”三音。春秋戰國時,由於同音字的引申和同義字的演變,“太”與“泰”、“代”與“岱”“岱”與“嶽”也互相變通了,這樣相繼出現了“泰山”、“岱山”、“岱宗”、“岱嶽”等專用名稱。“泰山”之稱最早見於《詩經》。“泰”意為極大、通暢、安寧。《易說卦》“履而泰,然後安”。“泰”字就有原來的高大、通暢之意引申為,“大而穩,穩而安”。隨即出現了“穩如泰山”、“國泰民安”、“泰山鴻『毛』”之說。

泰山為五嶽之首(five famous mountains),五嶽是中國五大名山的總稱,一般指東嶽泰山(位於山東)、南嶽衡山(位於湖南)、西嶽華山(位於陝西)、北嶽恒山(位於山西)、中嶽嵩山(位於河南)。泰山因其氣勢之磅礴,又有“天下名山第一”的美譽。泰山地區早在遠古時代就已經成為東方文化的重要發祥地,5萬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遺存和40萬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遺存顯示出這一帶早期的人類活動。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龍山文化遺存也反映出早期黃河流域氏族部落的活動狀況。戰國時期,齊國沿泰山山脈直達黃海邊修築了長約500千米的長城,今遺址猶存。進入秦漢之後,泰山逐漸成為政權的象征。泰山實際海拔高度並不太高,在五嶽中次於恒山、華山,僅占第三位。全國的許多大山相比都不能望其項背。

當然泰山還流傳著種種神話傳說,更是為這個五嶽之首,蒙上了神秘『色』彩!

也正是因為如此,林飛才會選擇此地,作為林夕兒的神靈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