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誌一坐下,心思入定,很輕易的感受到了周圍的靈氣。
這裏的靈氣的濃度不多,也就跟魔都之巔300多米高的樣子差不多。
郝誌一邊納氣入體,一邊考慮著兩者高度不一的問題。
按道理,寧岡比魔都的海拔要高,如果靈氣的高度一致,那這邊不用200多米高就應該能感應到靈氣。
但事實的情況正好相反,寧岡的靈氣高度不僅比魔都高,還高不少。
碧霞山這裏是450多米,濃度也才和魔都300多米相當,
怎麼會是這樣?
郝誌百思不得其解。
寧岡市處於茅山山脈,是金陵地區海拔最高的地方,平均海拔150米。
而魔都平均海拔隻是4米。
這裏是不是有什麼說法?
這靈氣的濃度是不是跟平均海拔有關?
郝誌心裏忽然有了個猜測:
這天上的靈氣高度應該是不等的,平均海拔高的地方,靈氣的高度就高,海拔低的地方,靈氣的高度就低。應該是隻要比平均海拔再高出300米,就能感應到靈氣的存在。
所以他在魔都之巔300多米上就感受到了靈氣,而在斷龍山350米高處卻沒有,碧霞山450米就有了。
這靈氣好像跟大地是斥力關係,地勢高,靈氣就高,地勢低,靈氣也低。
那這靈氣不就跟天外的各種輻射一樣了嘛?
它應該是從天外來,然後被地球阻擋,所以才呈現出跟地勢的相關性。
是不是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一座海上500米的高山上的靈氣濃度,比在平均海拔3600多米的拉撒那裏,海拔4000米的高山上的濃度還要高?
對,應該就是這樣!
這靈氣不是地裏長出來的,而是從外太空向地球滲透進來的,它受到地球的阻擋,所以就呈現出這樣不同的高度狀態。
而且,空氣、液體和固體對靈氣的斥力肯定也不相同,
像空氣根本無法阻擋靈氣,不然靈氣也不會在300米高空出現,固體最強,現在恒定在300多米的距離上,那液體是不是就會再弱一些,比如150米?
這樣說的話,海裏的靈氣高度必定更低,如果是最低的瑪麗亞海溝,弄不好海裏全是靈氣。
郝誌心裏隱隱了有了猜測,而且這猜測大概率是對的。
得出這個結論後,他吸納了幾絲靈氣後醒轉過來,
睜眼一看,他發現這天已擦黑,
我去~~
又坐過頭了啊,
這納氣入體,真是不好控製時間。
這烏漆嘛黑的山頭,這可怎麼下山啊?
他眼睛往周圍掃來掃去,想看看有什麼下山的辦法!
忽然,不遠處有一點藍光,出現在他的視線裏,
這是什麼?
這藍光離他不遠,大概七八十米的距離。
郝誌拿出手機,打開手電筒,開始向那藍光慢慢爬去。
這山頂怪石嶙峋,極不好走。
他手腳並用,爬得速度非常慢,七八十米距離,居然爬了十多分鍾。
當他爬上一塊光滑的巨石時,這藍光已近在眼前。
這是一株長在石縫裏的植物,植物上長著四朵藍色的小花,這藍光就是這些小花發出來的。
這花看著像是一隻張開翅膀的藍色蝴蝶,躲在繁茂的綠葉裏,幾朵花泛出藍星點點,在這漆黑的山頂,顯得格外的醒目。
稀奇啊,會發光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