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後,酒市航天中心。
郝誌坐在華夏最大型的運載火箭上,耐心的等待著火箭發射。
三天前,大長老得知郝誌有一個這麼大空間的儲物戒指的時候,立即召集了航天中心所有的技術員開會,
宣布啟動太空城計劃。
這個太空城計劃其實國內早就有了,受限於火箭的運載能力,所以計劃一直處於紙麵上。
現在有了儲物手鐲,火箭一次發射所能運送的物資,抵得上平常一萬多次,太空城計劃有了實現的條件。
這簡直開掛了啊,什麼馬克斯火箭回收係統,什麼降低10倍成本,在儲物手鐲麵前,全是渣渣。
手鐲空間是長寬高各100米的正方體,所以完全不需要將艙室做成圓桶型,這樣一來,原先打算做成一個圓筒連接一個圓筒的太空城,它的樣子就需要有所改變,
到太空後,立方體的太空城還需要能展開變形,一部分得向外推出一圈,變成能不停旋轉的艙室,用以製造出人造重力。
這就需要在設計的時候,太空城需要擁有高度化的自動集成,軟件上也需要重新設計更改。
而且地麵上建這麼一座具有一百萬立方米,四四方方的太空城,也不是幾天功夫能建成的,光是太空城外殼,就需要數量龐大的太空材料。
這個太空城還需要一個小型核能發電站,一個超級計算機,以及一係列的配套,
最終完成後,它可以容納上百人長期待在裏麵實驗、辦公以及日常生活。
這是一個能自給自足的太空城,
它能自己生產食物,生產水和氧氣,唯一需要地麵補充的,可能就是隔幾十年給它換換核燃料棒吧。
航天中心估算,這個太空城要建好,怎麼著最快也需要半年以上的時間。
郝誌可等不了半年後再去閉關,所以他選擇了一個航天中心已經建好的圓筒艙室作為閉關之所,
等他出關,估摸著太空城也建好了,正好手鐲可以空出來,用來運輸太空城。
郝誌的這個閉關艙室拆除了一些不必要的功能,隻剩下一套空氣循環保溫係統,一套通訊係統和一套運行轉向係統,
依著他的意思,其實空氣循環係統都不需要的,不過這套係統連著艙內保溫係統,不好拆除。
沒有保溫係統,太空倉的最低溫度甚至會降到零下一百多度,這顯然不利於閉關環境。
運行轉向係統是用來調節艙室運行姿態和速度的,這個也不能拆除,萬一閉關艙室被太空垃圾撞了,沒有這套係統,弄不好會掉回地球。而且這套係統是由地麵指揮的,不需要郝誌去駕駛。
通訊係統主要考慮地麵聯係郝誌用的,郝誌閉關的時候可以關閉,閉關結束後他可以再開啟,用它來聯係地麵的指揮中心。
另外,艙內還布置了一些攝像探頭,好讓地麵能隨時關注郝誌的閉關情況。
大長老已經交代航天中心,保障郝誌閉關不被外界因素打擾是首要任務。
上火箭之前,郝誌將蜚族星將的屍體以及藍鯨的屍體交給了大長老指定的靈氣研究所,這兩個屍體算是半賣半送給國家用來做靈氣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