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子建在得到了李雲中書記的首肯後,就大力的推動起北江大橋的修改方案了,他先是連續的召開了幾個會議,在會上強調了北江大橋修改方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當然了,在會上他是不可能告訴大家這是省委書記李雲中同意並支持的方案。
既然這已經成為了一場鬥爭,華子建就要做的像模像樣的,至少讓其他人感覺,自己是在獨立打壓楊喻義,這樣更顯得自己無所畏忌。
一兩天之後,王稼祥也趕到了北江市,華子建邀請了省委的組織部副部長,來給王稼祥宣讀了任命通知,這個事情也早就不是新聞了,幾乎所有的人都已經知道王稼祥的到來,更清楚,王稼祥就是華子建專門調來紮在北江市政府的一枚鋼釘。
任命會開的很順利,也很簡單,見慣了來來去去,潮起潮落的官員們,對這樣的迎新送舊早都習以為常了,所以在例行的會議和常規的一個歡迎宴後,王稼祥就正式的步入了北江市政府的管理行列。
楊喻義當然不會對王稼祥表示真心的歡迎,但麵子上的事情他還是要做的,隻是楊喻義沒有想到,王稼祥剛剛上班,華子建就召開了一次常wei會議,在會上,華子建就把修建北江大橋和下一步省鋼搬遷之後的新城修建劃給了王稼祥來負責。
楊喻義默默的聽著華子建的講話,他的心中也是很不好受的,華子建沒有像當初秋紫雲那樣的遷就自己,他一來就展示出了他強硬的一麵,在最近的幾天,他更是大張旗鼓的召開會議,一副躊躇滿誌的樣子。
楊喻義心中冷笑著,華子建啊華子建,你有點高興的太早了,一切都還沒有結束。
是的,事情當然是不會輕易的就結束,就在華子建以為大勢已定的時候,今天一早卻迎來了一次疾風暴雨。
剛上班沒一會,華子建還在自己的辦公室沒有出門的時候,在市信訪局民意接待室裏,坐滿了前來反映問題的群眾,而在與之相隔不遠的市委大樓的大廳裏也聚集了十多名群眾在交頭接耳。
他們都是為北江大橋的事來的,他們不找信訪局長,也不找市長,他們要找的是市委書記華子建。
信訪局長和幾名幹部正在做群眾的思想工作,希望群眾能夠回去等候答複。
但是,沒有群眾願意聽,他們隻有一個態度,見不到市委書記絕不走人,這件事情信訪局的局長已經向楊喻義彙報過了,楊喻義正在一個會上作重要講話,說了句這事他知道了就把電話給掛了。
信訪局局長覺得這事應該讓華子建知道,就打了個電話把群眾shang訪的事跟他進行了彙報。
華子建聽完彙報心中就有了疑惑,北江大橋要建成標誌性建築的提議尚在討論和征集意見階段,這些群眾跑到信訪局來鬧什麼?真是奔著多出的幾千萬投資而來的,還是另有目的?他們的身後會不會有人支持,這些人想從中作梗,要讓他這個書記上任要辦的第一件事就這樣不了了之?
華子建站在窗前往下看了看,正好看到民意接待室幹部給群眾作思想工作的情景。
一會,信訪局的局長隨秘書小劉來到了華子建辦公室。
“華書記。”局長見華子建的臉色不好,心裏就有些忐忑。
“這些群眾怎麼回事?”華子建盯著局長問道。
“他們聽說市裏要多花幾千萬建北江大橋,就跑到信訪局來了。”
華子建說:“有意見可以提嘛,也可以派個代表嘛?為什麼要這麼多人一起來,為什麼又指名道姓的要見我?”
“他們說多花幾千萬建橋是在浪費納稅人的錢,想不通市裏為什麼要這樣做,聽說要把北江大橋建成標誌性建築是您提出的,就說要見見您,想問您幾句話。”
“什麼話?”
“這個……”局長欲言又止。
華子建淡淡的說:“講吧,沒關係的。”
“他們想問問您知不知道北江市一年的財政收入有多少,農民一年的純收入有多少,北江市的人口有多少,北江市的車輛又有多少,北江市市在建待建要建的工程又有多少?”局長在說這話的時候,眼睛都不敢抬。
華子建眼光一閃,深吸了一口氣:“他們還說了些什麼?”
“他們還說,還說……”局長說到這看了看華子建,繼續說道:“他們說做事要結合實際,別,別為了樹政績撈資本打腫臉充胖子。”
“很好,說的真好!”華子建再也壓製不住心中的怒火。
“華書記,那些人不走,嚷著要見您,您看……”
“不見,這分明是來鬧事的,有什麼好見的。”華子建為官一向不喜歡在群眾麵前擺架子,隻要是有正當訴求的,他有時間,他都會接待,但這次他決定提要強硬一次了,因為這些人是衝著他來的,也是擺明了和他叫陣的,華子建絕不會示弱。
“那我回去再做做他們的工作,讓他們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