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沒什麼事,正準備回家呢。今天我小姨子一家去我家吃晚飯,老婆打電話來讓我早點回家。”這純屬楊喻義瞎編,他的小姨子遠在北京經商,根本就沒回來,怎麼可能去他家吃晚飯呢。他這樣說,是覺得像小姨子來家裏做客這等完全可回去可不回去的小事情,華子建是不是還會堅決的讓他回去。
“小姨了來了?那你就自己決定吧。”華子建笑了笑,說,“不知你那小姨子脾氣怎麼樣,得罪了不要怪我。”
楊喻義聽華子建的意思,還是要他回去為好。這樣想著,就說:“那我還是回去吧,我那個小姨子脾氣也不好,她知道我今天沒什麼安排,所以才說要去我家吃飯的,若不回去,定不會饒我。對了,華書記,徐海貴那邊,我會讓李局長和楊局長他們去做好工作的。”
這個時候,楊喻義就沒有提易局長了,但不管是華子建,還是屈舜華副書記,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
華子建說:“行,那你快回去吧。”
楊喻義就帶著秘書離開了。
“屈書記,我們上去吧。”薛明漢說。
兩人上了樓,進了華子建辦公室,屈副書記搶著幫華子建把水倒上,對華子建這個年輕的書記,屈舜華從心底是一直不服氣的,但他也隻能隱忍下來,雖然自己一直和楊喻義關係不錯,但在華子建和楊喻義的這幾次交鋒中,屈舜華都暗自在保存實力,沒有出麵和華子建做對,他和楊喻義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他在沒有摸清華子建的底細之前,輕易的是不會發起攻擊的。
何況在最近,他越看華子建,越是覺得可怕,華子建強悍和睿智讓屈舜華暗呼僥幸,好在自己一直沒有和華子建翻臉為敵,這就給自己留下了很大的進退空間,自己還要在看看。
兩人坐了下來,對徐海貴的這件事,屈舜華副書記心裏也有點不舒服,自己是分管信訪工作的,這個徐海貴也太不給自己麵子了,自己絲毫不知情,這不是讓人難堪嗎?
現在屈舜華副書記也弄不清徐海貴到省裏告狀到底背後有沒有楊喻義的支持,如果說沒有楊喻義的支持,好像說不過去,這個徐海貴就是楊喻義找來的,但要說楊喻義支持了徐海貴,他怎麼不提前給自己透個風。
“屈書記坐吧。”華子建喝著茶道。
華子建先坐下,他見屈書記還站著,就跟屈書記做了個手勢,意思是你也坐吧,我一個人坐著心裏不踏實。
屈舜華坐了下來,心裏還在想著這件事,上次為大橋的事情群眾到省政府鬧事,省裏好幾個領導都批評過他,現在隻要一聽到某地群眾又去省裏shang訪了,某老shang訪戶又把舉報信捅到北京去了,他就異常緊張,害怕省裏領導會說他工作不得力。
實際上華子建並不是想和屈舜華研究什麼徐海貴的事情,華子建隻是想找這個借口和他多接觸一下,平常兩人都忙,很少有機會坐在一起這樣聊天的,而華子建要見李雲中還有一段時間的,就想加強一下彼此的交流。
在宮老先生家裏的時候,雖然華子建最後還是選定了走自己的路,但多多少少的,華子建還是受到了一些震動的,所以剛才他也想把楊喻義留下一起坐坐,希望在今後盡可能的受一點衝突,另外,華子建也準備好了,對易局長的調查,不再深挖了,就限於易局長本人,這樣也就起到了警示別人的作用,牽連過多,真會讓人有一種排斥異己的看法,這對目前的工作不利。
可惜楊喻義會錯了華子建的意思,以為華子建唉趕他走。
現在華子建和屈舜華聊了起來,兩人先是談了談下一步的維穩工作,屈舜華也說自己是分管信訪管穩定的領導幹部,心中始終在繃緊一根弦,自己會及時掌握不穩定因素,積極摸排、調處糾紛矛盾,避免非正常shang訪事件的發生。
談話的時候,華子建和屈舜華麵對麵坐著,就像和朋友坐在家裏聊天一樣,華子建每說完一個設想後,還會帶上“你們覺得這樣做怎麼樣?”“這樣做行不行?”“我想聽聽你意見”之類的話征求屈舜華的意見。這讓屈舜華的話也就多了起來。
華子建也試圖在今後這段時間裏,慢慢的加深和屈舜華的融合,在多次的會議上,屈舜華都沒有站在楊喻義那麵和自己對著幹,這給華子建了一點把他拉過來的信心,就算拉不過來,能穩住他,不讓他跑得太遠,也是好事。
在一個,華子建心裏也擔憂著徐海貴的事情,怕他下一步鬧事,這都是需要屈舜華的配合和支持,華子建說:“屈書記,徐海貴的事情,回頭你征求一下楊市長的意見。另外,北江大橋工程很可能還會生出些事端來,我們要有充分的準備。”
屈舜華都表示一定會全力做好維穩工作,讓北江市平平安安地修好大橋。
兩人再談了一會,華子建看看時間差不多了,兩人才分手,值班室的幹部聽說華子建要出去,也趕忙準備好了小車,華子建就到省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