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會中,因為沒有工業體係的原因,絕大多數的人都是靠土地吃飯的,真正離開土地的大部分都是迫不得已,有地種誰又願意去幹別的,唯有一個例外:吃皇糧。
事實上封建社會的商品經濟主要就是為了他們而存在的,先有當官的大老爺,才有服侍老爺的人,服侍這幫人的多了,才有了所為的城市,所以說士農工商,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
換句話說,改變了這幫吃皇糧的薪資結構,就等於解決了整個社會的經濟結構,畢竟老爺們都開始使用紙鈔了,你又能收誰的銅錢去?
因為秦浩組建的這個錢莊背景實在是太特麼的硬了,硬到了幾乎想幹啥就幹啥的地步,不管涉及到的是哪個有關部門,管你是三省還是六部,隻要是不違反原則的情況下,必須一路綠燈,皇帝都不敢指手畫腳,因此秦浩索性建議直接自上而下,從根子上來,先從公務員薪資開始動作。
唐朝的俸祿,是由好幾個部分組成的,包括糧、錦、田、物、錢等,待遇或許沒有宋朝優厚,但比起明清來說應該已經好的太多太多了。
同樣的,這麼多的組成部分其實是極為麻煩的,比如說這田,隨著官職的提升其實大部分官員的職田都是東一塊西一塊的根本挨不上,管理起來是麻煩不說,其中上田和下田的劃分等也能難死人。
這物就更有意思了,完全看朝廷國庫裏啥玩意多,隨心情而發,有時候發兩壇子酒當工資,有時候一人發一麵鏡子當福利,有時候分二斤香料當過節費,甚至還有拿胭脂水粉當紅包的時候。
為此,每到發工資的時候不管是吏部還是民部,全都是一個頭兩個大,以至於經常發出佛係工資來,不是不想像明清那樣來個一條鞭法統統發錢了事,實在是國庫存銅有限,壓根不夠發。
於是秦浩破天荒的在唐聯儲拿著小黑板講了一晚上,終於讓李淵他們這一眾大佬明白了這是什麼意思。
李淵還嘀咕:“說好了是管印錢的,怎麼還幹上這樣磨磨唧唧的破事了呢。”
秦浩哭笑不得道:“太上皇,印錢這麼大的事,咱得一步一步來,治大國若烹小鮮麼,得等到火候到了再掀鍋,燉出來的肉才好吃啊,若是現在就印錢,推廣不開不說,還容易造成經濟的崩潰。”
李淵依舊不滿地嘀咕了幾句,卻也不敢不聽話,這可是他好不容易找到的老年娛樂活動,萬一玩砸了他哭都沒地方哭,因此對秦浩還挺配合。
“此事還需吏部和民部都對此多多配合,一時之間怕是也落實不完,就交給太上皇來安排了。”
哪成想李淵大咧咧第說道:“這有啥好安排的,你把計劃做出來,明天早上實行就完了。”
本來秦浩還以為李淵也就是隨口這麼一說,誰曾想第二天真的都搞定了,蕭去民部,直接把方案往桌子上一拍,轉身就往部堂的位置上一坐,就一個字“批”。
戴胄整個人都迷了,他才剛剛從九卿升到部裏來,哪碰到過這事啊,有心想研究研究吧,被蕭怒目一瞪,道:“怎麼著?嫌我老了?我做得計劃還輪的著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