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辦學的新聞,所造成的負麵影響,並沒那麼快消除。
當天,A省教育廳的領導看了,做了批示,希望切實改善學生的學習環境,營造安全優雅的學習氛圍,嚴肅查處非法辦學的行為。
廳領導的批示很快就轉到了C市教育局,局長也第一時間向分管副市長曹豐做了彙報。
曹豐交代教育局的人找萬浩商量措辭,趕緊寫個情調查材料回給省廳。
《C市日報》和C市電視台新聞都報道了,馮市長說了,要解決農民工子女的就學難,將盡快開工建設農民工子弟學校。
可今天的《A省都市報》就曝光了,市長所說的,竟然是讓農民工子女在工地上讀書。
這個曝光,讓不少市民議論紛紛。
因為都市報記者說了,要追蹤報道,所以第二天的《A省都市報》在C市賣的很搶手,追蹤報道占的篇幅較小,但信息很集中——工地裏讀書的那些農民工的孩子已經入讀了C市有名的育才學校。
基本參照了章三的意思。
關於章三和支遠寶的交涉,有這麼一段對話————
“支記者,久仰。”
“久仰談不上,聽萬主任說,你是省委宣傳部下來鍛煉的。”
“恩,我是外宣處的,彭品成處長是我大學老師。都市報的舒總編是彭處長的同學,你應該知道的。”
“嘿嘿,知道,那你和黎四也應該是同學羅?”
“恩,同學。”
“什麼時候回省宣呢?”
“年後吧。快了。”
“回到省宣多關照啊。”
“說什麼關照,你是前輩,是大記者,向你學習。”
“前輩談不上,就是入行時間長點,聽黎四說過,他有幾個同學幫他訂了不少報紙。”
“沒多少吧,我就幫他訂了10份吧。”
“黎四去年完成了500份的任務,今年我的任務是800份,壓力很大。”
“支記者你能力這麼強,一定沒問題。”
“章三兄弟你現在協作辦,方方麵麵關係多,還要多幫幫我啊。”
“能幫的地方一定幫。”
“不過,今天的追蹤報道還是要做。”
“當然要做,報紙也是注重自身的媒體形象的。這點我理解。”
“謝謝理解。”
“支記者,我希望篇幅能小點,措辭委婉點。”
“這沒問題,你說怎麼寫我們商量著來。”
“我草擬了個底稿,你看怎樣?……
“不太好吧,這等於是我自己打自己嘴巴啊。”
“那怎麼辦呢?”
“你看呢?”
“那就發個百把字吧。”
“會不會太小了?主任會要我重寫的。”
“你大膽交上去,我直接打電話給舒總編。支記者,咱自己朋友不說外話,這個報道要是我提前知道,是絕對發不出來的。今天上午那場景你也看到了,如果引發群體事件,恐怕省宣會過問的。”……
這篇由章三和支遠寶合作完成的追蹤報道見報後的確很小,隻是個小邊欄,但C市讀者對這個邊欄傳遞的信息是很關注的。
一時間,C市民間紛紛讚譽——
“都市報記者真了不起,幫農民工子女解決了大問題。”
“不是都市報,不可能這麼快解決。”
“政府的話不可靠,有事得找都市報”……
這些議論在坊間。
在機關大院,居然傳出了新的謠言,有人說,棚屋學校被曝光了,馮廣田很火冒,暗暗下令,唆使農民工去鬧都市報記者站,牽頭的,就是萬浩。
甚至,有人傳說,市公安局的王大山,在賓館裏秘密審訊了都市報記者,直到都市報記者妥協才放人家出來。
民間也有目擊證人,說親眼看到王大山飛奔進了交通賓館,像閃電一樣。
又有人私下說:“現在馮市長一手遮天,要修理一個記者還不是分分鍾的小事。以後都得小心點。”
謠言止於智者。
這場鬧劇,以小廣的名譽一定小範圍受損,以支遠寶名聲暴漲而結尾。
事後。張忠貴單獨宴請了支遠寶,說了一桌的體貼話,好好的撫慰了一番。
有趣的是,作為核心當事人,支遠寶記者並沒有聽到這些議論,他所到之處,聽到的都是讚譽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