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抉擇(1 / 2)

紫竹森林位於漢國與淩國的交界處,因樹林裏有盛產淡紫色寶石而命名。

就在這時竹林小屋外走進一個身穿黑色長袍,頭戴紫色玄冠,腰間懸著佩劍的男子大搖大擺的走了進來。

“子房賢弟!快點出來我與你有事相商。”

竹林小屋內有一名麵容俊秀,身穿白色長袍,頭戴玄冠,腰帶玉佩的青年男子,此時他左手拿著書籍右手拿羽扇,跪坐在地上欣賞著書籍裏麵的內容。

張謙字子房,漢州人士,自幼便跟著自己師傅習權謀之術,自師傅死後便獨自一人隱居在這間竹林內。

張謙與吳旭第一次相識也是在這紫竹林之內,這兩人因誌同道合於是便漸漸熟絡了起來。

“子蘭兄?”

張謙起身將吳旭引進屋內,兩人跪坐在地上。

張謙笑著說道:“子蘭兄找我有何事?不妨與我訴說一番?我好替你一解憂思。”

“如今咱倆已是弱冠之年,已然到了那建功立業之時,可我不知該去報效哪個國家。”

吳旭說著臉上便露出了那愁悶之色。

“子蘭兄!我看你心裏已經盤算好去投奔哪個國家了,今日前來隻不過說試探我一番。”

“子房兄!你怎會知道我心裏已經有了盤算?”

“子蘭兄!若想哄騙我,做戲還得做全,你那拴在門口外的馬匹已經出賣了你。”

吳旭順著竹窗看去,隻見那馬匹兩側掛著幹糧與水,吳旭遂大笑著說到:“子房僅憑幹糧與水,便斷定我心裏有所盤算,未免太過武斷了些吧。”

“子蘭那馬匹上備了六天幹糧,今日你又對我提及報效國家之事,我才知子蘭心裏已有盤算,今日前來隻是試探我一番。”

吳旭吃驚的點了點頭遂說到:“看來世人若想騙子房,還得早生八百年。

那我也不瞞子蘭了,我心裏確實已經有了些許盤算,如今寧國勢大我打算投奔寧國。

你也知道寧王如今占三州之地,隻要在得一州,將來必是天下之霸主……”

張謙一邊搖著扇子,一邊傾聽著其闡述。

“依我之見寧王死後國力必定大衰,我勸子蘭兄還是另謀高就的好。”

“子房賢弟為何你如此確定,寧王死後必將大亂?”

“寧國北部蠻夷之人虎視眈眈,東西有明陳兩國,據我猜測這兩國早暗結同盟,隻要寧王一死必定同時發兵。

此時寧國內部痹政已經逐漸顯現出來,世子沒有魄力與遠見,恐怕早已被丞相架空,武將據守邊關不聽調度,寧國現已經恐怕是內憂外患。

在如此內憂外患之下,寧國還能抵抗這三方勢力的進攻嗎?恐怕到時隻能割地求和。”

吳旭在聽完張謙分析之後驚歎道:“子房賢弟!還沒有出仕便已對這天下了如指掌,如果出仕那天下諸國君王還不得對你趨之若鶩,前來邀請於你。

那子房賢弟你有何打算?”

張謙站了起來,走到一張大型地圖之上,順將羽扇指到了一個僅有三座城的地方。

此時的吳旭也是一臉的疑惑,遂站了起來走到那張大地圖上仔細打量了起來。

就在這時吳旭大笑了起來,一邊拍著張謙肩膀一邊說著“原以為賢弟會選擇淩國,沒想到賢弟居然會選建國不足百年,兵不過五萬,城隻有三座的漢國。

此等小國已經離滅亡不遠了,良臣則強國而侍,子房莫辜負了自己一身的才華,還是隨我報效寧王的好。”

吳旭一邊說著一邊坐回來了原位,而此時的站在地圖前的張謙隻是淡然一笑。

“子蘭可曾想過,漢雖然隻有三座城池,但能堅守至今也實數不易啊,如果那君主是懦弱無能之輩隻怕早已亡國。

世人皆選擇報效強國,可他們眼中那所謂的強國隻是一代人的努力而已,如今已經變得腐朽不堪。

而我隻選擇明君,我相信漢國雖然隻有三城,隻要有良臣輔佐必可成為舉世大國。”

吳旭坐在自己位置上聽著張謙的話,心裏思索了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