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時。
辛城丞相府邸內,書房內張謙舉著蠟燭看著牆上的那張地圖,這張漢州地圖詳細繪製了其山川河流以及城池。
張謙看著那張布滿灰塵的地圖不感歎道:“就是我漢國恐怕都沒有如此詳細的地圖吧,可惜劉子才那混蛋昏碌無為,幸好被我發現的及時啊!”
就在這時一個身穿黑衣的男人偷偷潛進了張謙的書房,黑衣人半跪在地上並拿出衣服裏麵的密信。
“丞相!大王有令!命您率領軍隊迎戰靖國與中山國。”
張謙背對著黑衣人在聽到其話之後,趕忙轉過身拿起黑衣人手裏的密信。
“咱與靖國中山國不是盟友嗎?為什麼鬧到即將開戰的程度?國內可發生了什麼事情。”
黑衣人搖著頭說道:“下官不知!我隻是負責傳遞消息的,您打開這封密信一看不就知道了?”
張謙打開那封密信之後,略有深意的點了點頭說道:“簡直是欺人太甚,是該教訓他們一頓,要不然讓他們以為我漢國是可隨意任人拿捏的。
麻煩你回去告訴漢王!我張謙定不辱使命,回國之時便是我軍凱旋之日。”
“遵命!”
黑衣人將命令傳達之後,便消失在了夜色之中,隻留下一陣微風輕輕吹動著門窗。
張謙走向前心裏暗想道:“看來回去之後,是得向漢王提議重組暗衛了,簡直是太沒有規矩了,走時居然不順手關上門窗。”
次日,中山國與靖國在渭水締結盟約,兩國共同討伐漢國,合計兵力達到十萬之眾。
兩國首攻城池便是渭城,守城士兵看到河對岸聚集了共十萬士兵,雖然心裏有些害怕,但很快便抵消了。
那是因為張謙雖然調遣了六萬精兵,但因為其對漢國提出的國策那便是平時為民,戰時為兵。
渭城也也算是一個大城,城內居住人口達到五十萬人,拋去男女老少可調遣青壯年二十萬人,可現在唯一的問題那便是武器鎧甲,若開戰之時總不能讓士兵拿著鋤頭,鏟子上陣殺敵吧。
渭城,太守府內一個身材高大麵如冠玉的男子,端坐在太守的位置上,並緊皺著眉頭看著自己手裏的地圖,這人便是漢國的渭河太守魏孺方也可稱其字號無病。
魏孺方今年已四十歲,膝下兒女現都已經成婚生子,如今的他本可以辭去官職享受天倫之樂,可不管其兒女如何勸他,不是拒絕就是發脾氣。
魏孺方之所以拒絕其家人或者同僚的建議,那是因為魏孺方是個乞丐出身,雖然是乞丐但自己卻是有一片報國之心。
可惜的是魏孺方是一個不起眼的小乞丐,學文人那一套,自己自然是學不來的,後來魏孺方隻能選擇習武參軍報效國家。
魏孺方在戰場上屢建其功,最後被封為太守,並命其鎮守渭城。
“朱將軍!這是一封密折!還望你能夠日夜兼程趕往漢都,請漢王調蘭城以及漢都兵器甲胄前來支援,現如今兵器甲胄極其匱乏粗略算來也才五萬套。”
魏孺方之所以派朱將軍前去索要兵器甲胄,因為他知道對淩國一戰隻是動用了一萬左右兵器甲胄,剩下的五萬套他魏孺方雖然離的稍微遠些,但是他卻早有耳聞,那五萬套兵器甲胄是淩國公子風贈送的。
“啟稟將軍!我城內士兵有三萬人左右,我想咱們應該可以抵擋住其進攻的吧,而且咱不是還有天險嗎?渭河將南北分離開來,如若敵軍想渡河,那我們就派弓箭手埋伏在岸邊,等他們靠近之時在向其發射弓箭。”
說話之人便是魏孺方手底下的大將莊城莊君義,此人文治武功皆不屬於魏孺方,同時也正是有他的輔佐,魏孺方才能將渭城打理的井井有條。
“莊將軍!這樣隻能守一時啊!但卻守不了一世,兩國不可能這樣一直耗下去吧,這樣隻會勞民傷財,所以兩軍遲早要來一場決戰以便分出勝負。
再者說!大王恐怕早已經派人書信給丞相,以求擊退敵軍之法,再此之前我軍隻要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情就可以,那就是不惜一切代價阻止敵軍跨過渭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