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
焱妃滿眼柔情,叫得婉轉千回,可燕丹看也不看,隻盯著韓經的反應。
“不想太子殿下也是那偷聽之人!”
“堂堂墨家钜子,如此作派,未免有違俠義之道。”
韓經一邊斟酌燕丹來意,一邊倒打一耙,絕口不提自己背後詆毀燕丹之事。
即便是交往日久,早知韓國公子經的潑皮無賴勁頭,燕丹還是被氣笑了,“經公子臨高遠瞰,以仁義禮智信臧否燕某,想必自身必是高潔之士。”
“不知何以教我?”
“不敢當,你我本已是相逢陌路,何談請益教誨。”
燕丹跟韓經相結識交往從來不是因為意氣相投,雙方都是奔著利益,利盡義自散。
韓經最落魄之時,燕丹是大權在握的燕國太子、裏長城發起人,後來韓經經營得風生水起,雙方有了齟齬,也就漸行漸遠了。
“今日前來純是感念荊卿壯舉,遙以一葫濁酒相祭,送故人一程!”
相比於燕丹,韓經對荊軻遊戲人間的真性情更為讚賞,也可能是雙方沒有利益衝突吧。
“世人皆道經公子畏秦如鼠,不等秦國有個風吹草動,就攜民跨海,遠赴蠻荒,但在燕某看來,實則不然。”
“經公子看待天下大局要比我等透徹,箕子之國三郡之地皆行韓非之法治,大體如秦之律令,野望昭昭。”
灼灼的目光注視著韓經,“昔楚初為諸侯,方圓不過五百,韓之最盛,方圓不過九百,經公子三郡之地,遠超開國之楚,人口戶數之盛遠超分晉之韓。”
“齊因管子而富,公子陶朱之道,強管仲遠矣,秦因商鞅而強,韓非之才強商鞅遠甚。”
“秦王常懷虎狼之心,他能坐視另一個大秦在箕子之國崛起?”
燕丹顯然是在與韓經交惡後派遣細作入漢城樂浪等地打探了解了一番,要不然不會如此言之鑿鑿。
他話裏話外的意思,就是秦國在掃平天下後,不會坐視韓經這個潛力巨大的海外番國成長威脅將來的秦帝國。
“所以,太子殿下的意思?”
“燕丹誠邀經公子再入裏長城,共謀抗秦大業!”
韓經撇嘴一笑,“魏韓趙三晉皆為秦郡,王孫貴族流亡天下,惶惶如喪家之犬;匈奴頭曼軍力大失,回到草原也不知道這個單於還有沒有得做;楚國頓兵不前,項燕號令不齊,遲早為王翦以逸待勞,一鼓而破。”
“裏長城可謂名存實亡,你竟然還奢望拉韓某下場趟這場渾水!”
“楚地幅員遼闊,人口兵甲不下於秦,燕國雖是邊鄙之國,然上下盡為敢戰之士,楚燕二國無不枕戈待旦,誓要一遏強秦兵鋒。”
諸子百家的發展離不開傳教式的傳播學說,燕丹身為钜子,口舌之利絲毫不弱於人。
“三晉亡人,如魏國魏豹、趙國代王,無不招攬賢才良將,以圖恢複。”
“匈奴雖然頓挫於蒙武之手,然而之後的草原格局無論是哪個部族成為草原之主,秦國的北疆都不能平靜,秦國仍將為狼患所困擾。”
要是能一舉解除狼患,蒙恬也就不用一直征發徭役修築長城了。
“經公子起於韓,另立爐灶興起這般大的基業,效田齊代薑齊,實則是金蟬脫殼借箕子之國千裏沃壤複興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