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陳育才的夙願(1 / 2)

沒想到爺爺對露天暴曬的國家珍寶,沒能得到及時妥善處理的態度這麼堅決,到底是什麼毅力決策著老人時刻關注沒能收納進國家有效保護設施裏的曆史文物呢?

卓峰雖有些不解,但也能感受到陳育才的堅定意誌,不好說什麼,隻好先退出了書房。

一旁的陳筱妍也跟著退出了書房,在湖邊的長廊裏找到了卓峰。

“怎了?”陳筱妍擔心剛才爺爺訓斥了卓峰,讓卓峰有些為難的感覺。

“哦,沒什麼。可能是我有些地方做的還不夠好。”卓峰上句不接下句道。

“你是指爺爺說你放棄了對鄭女士巨畫作上麵信息的調查?”

卓峰點點頭。

“你可知道爺爺這一生為了尋找國家文物所付出的全部努力究竟為何?”陳筱妍問卓峰。

卓峰搖搖頭,這快一年來,自己所了解的陳育才,隻知道對方一直在找尋國家文物,不管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隻要自己有能力都會全力找回,並無償捐獻給國家,不求回報。

難道這裏麵還有什麼故事?

“爺爺這麼做,不圖名,不圖利,那是為何?”卓峰問。

“這其實是爺爺心中多年的夙願一直沒有還清的緣故。”陳筱妍想了想,還是將原因告訴給了卓峰。

“夙願?爺爺心中竟然還有沒還清的夙願?”卓峰一驚。

想不到這麼不圖名不圖利的老人,一生努力奮鬥在中國的文物保護事業中,盡可能多的為國家找回流失的文物,竟然還有多年來沒有完成的事情?

“這裏熱,我們找個地方,我好好給你說說爺爺心中的夙願吧,待你完全了解了,你就會知道爺爺為什麼如此擔心這些或被破壞,或被流失的文物了。”

兩人來到市內一處幽靜的茶館,進了一處小包間,點了一壺剛上市的鐵觀音新茶,陳筱妍開始對卓峰講解爺爺過去的故事。

“我爺爺年青時候手腳靈活,頭腦靈光,很快便被人推薦到原國立中央博物院,就是現今的南京博物院做雜工。那時爺爺才15歲。進入博物院後,爺爺很快對這一行業有了很深的了解和認知,被提拔為門生,可以入手過目存儲的文物,並對其整理和加以保管保護。

“當時,日本已經開始侵華發動侵略戰爭。在九一八事變之後,為使國寶不落日寇之手,首都故宮文物於1933年不得不實行“南遷”,將館藏的最重要的珍品打包裝箱,並在接下來的15年裏從首都轉移到南京,再到中國西南地區。

“而原國立中央博物院同樣有貴重的國寶要轉移,爺爺陳育才便加入了轉移護送隊伍,成了一名文物保護工作者。當時為了避免和首都故宮的文物混雜,於是護送隊伍走了另外一條線路,在南京裝船,運九江,經南昌到長沙,長沙遇突襲後,遷廣西桂林,輾轉入貴州,最後也到達了四川樂山。”

“但入廣西進貴州這區域時,後麵遭到一支日軍中隊的追剿,出現變故。期間正值雨季,山路崎嶇泥濘難行。前路不可走,後有敵軍,進退兩難,爺爺和另外兩人負責的騾車發生故障,騾子驚動,連同騾車一起滾落山澗。當時花費了一天時間才將部分遺失的文物找回,卻有一部分無從找尋。爺爺他們三人找到大部隊時,對遺失的文物進行清點,發現整整丟失了二十件貴重文物。

“後來解放後,爺爺也時常去這片區域找尋,想發現或找到些什麼,可一直沒有結果。慢慢爺爺也有了自己的事業,有了自己的家庭,可卻一直沒有放下這件事,一直處於內疚中。於是爺爺隻要知道哪裏有文物出售或拍賣,都會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將其購回或拍回,然後捐獻給國家,以彌補內心的這份愧疚。”

陳筱妍說到這,才停下來,大口喝了一杯茶。

卓峰忙給她再倒滿,“原來是這樣。”

“這些事情,爺爺隻對自己家裏的幾人提及過,從沒有與外人談論過。爺爺認為這是他自己內心愧疚的事情,不值得外人知曉。所以捐獻文物時,都隻是說為了保住國家的文物文化精髓罷了,從沒有說是何種原因,何種動力。但我們家人都知道爺爺內心的想法,所以全家都很支持爺爺這樣做。”

“所以每當有文物被盜挖,被流失出國外,爺爺都非常痛心,隻要有一絲文物方麵的信息,爺爺都很關注。”

陳筱妍頓了頓又道:“所以我們家的二樓書房的書籍就是爺爺畢生的心血和精華收集,是很難得的文物知識大寶庫。這裏麵有陳氏集團近四十年的財力物力人力的付出。可以說沒有爺爺心中的那一點執念,便沒有陳氏集團今天的輝煌和在文物界的影響力。”

現在的卓峰對陳育才和陳氏集團已經不是簡單的崇敬,而是發自肺腑的崇拜,想不到一家企業的領導階層會為了國家的利益堅守四十年之久,在現今這種物質社會裏,真的再也找到其它這樣的集團企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