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青陽派(1 / 2)

三十年前,一個仲夏的上午。

青陽派的第三代掌門人玄極道人,一身竹綠道袍,正立在縹緲峰頂穀神宮門前的千年古鬆下,若有所思地眺望著山下雲霧繚繞中的奈何城。

奈何城,位於大華朝帝國的東海之濱、大江之畔,是地位僅次於王都神京的四大要隘名城之一,更是一座聞名遐邇的山海之城,因盛產絲綢、茶葉、珍珠和陶瓷而著稱,富裕和繁華程度不亞於神京,引得大華國中原的人才紛紛向這兒湧來,商賈巨富絡繹不絕,時人稱之為“孔雀東南飛”。

從奈何城出發,向東不到一百裏,就是蒼茫無際的浩瀚大海,海麵上是浪濤掩影的萬千島國,浪濤下是不甘沉默的東海龍宮。

向北一百裏外,是這片大陸上最長最闊的萬裏大江。大江的源頭,起於大陸西側的通天高原,傳說那兒峰巒如聚,冰川林立,雪山連綿;在太陽的照耀下,高原上的冰雪融為溪水,聚溪成流,彙流成江,洶湧東流。先曲折地盤轉於天族大刑國的峻山深穀之間,吸納了刑天險地的急濤險浪。然後繞過紫陽山脈北側,劈開紫陽山脈與北幽諸山的連接,一瀉而下,向東奔去。沿途又彙集了蠻族大荒國的無數洪流和巫族荊山楚水的十數條江河,一路咆哮向東,最後斬斷青陽山餘脈的北腳,躍入東方大海。

奈何城東南,是層巒疊嶂的青陽山脈,共由大小七十二座山峰組成,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靈虛峰、縹緲峰、妙門峰、飛雲峰、鳳鳴峰、梅香峰、望海峰、射日峰和落霞峰這九座,向東連綿百裏,直入大海;支脈從鳳鳴峰折而向北,落為丘陵,末抵大江。

青陽山主峰靈虛峰是青陽山脈的最高峰,坐落在奈何城東北五十裏外,巍峨高聳,險峻無比。據說峰頂能夠夜聽天人語。

靈虛峰北麵三十裏外,有一條深淵萬丈的幽冥穀、穀中有無數道深不見底的幽冥洞。這幽冥穀底的深水寒淵,連通著波濤萬裏的東海汪洋;而那些深不見底的幽冥洞裏,則寄居著各種各樣的妖魔怪獸,傳說它們通過千回百轉的悠洞,最後能通向地下的冥界地府。

大約在三百年前,青陽山來了一位青衣道人,自雲來自西方道家寶地紫陽山,因見這山中,奇峰怪石林立,懸崖峭壁如削,黛玉青岩如畫,輕溪飛瀑似練,鹿走鶴飛,猿啼鳳鳴,蒼鬆翠柏隨處可見,奇花仙草遍生山川,深澗絕穀數不勝數,暗渠悠洞比比皆是。遂決定留下,在此選峰造觀,築閣砌殿,初建了一閣一殿一峰門,創立了道真功夫的東方一脈——青陽派。青衣道人自號青陽道人,時人皆尊稱他為青陽真人。

青陽派首閣靈虛閣,就砌築在這靈虛峰頂,乃坐化修練之寶地,據說能上拜天神,誠諦天意,坐化飛升,仙遊天界,所以又被世人和後代弟子們稱為通天閣或飛仙閣。

奈何城東門二十裏外,有青岩石峰一座,曰青鬼岩,原本怪石嶙峋,突凸險惡,攀山之人多受阻或受傷於此,青陽真人一劍劈去,削壁成門,易名妙門峰,遂成為大華國凡人百姓登山的必經之路,更是後來的誠男信女們學武求道、拜閣謁靈的第一座山門。

縹緲峰界於妙門峰和靈虛峰之間,青陽山脈由此峰陡然崛升,聳入雲間,山峰有陰陽兩頂,雲氣繚繞,雲海霧鬆,宛如仙境;春觀百花秋望月,夏聽清濤冬賞雪,一年四季,美不勝收。青陽真人就在這雲山霧海之間,建造了主殿穀神殿,取意“穀神不死,是謂玄牝”,意思是說生天地養之道是永恒長存的,這才是所說的孳生萬物的根源。

青陽派源自紫陽派,算是一門同宗,一花開兩枝,如今經過三百年的傳承發展,早已是花開燦爛,芳滿世間;與紫陽派相比,青陽派是後起之秀,雖然不如紫陽派古韻渾厚,聲名落遜一些,但實力也已經不相上下了。當今天下,紫陽山、青雲山、青陽山和青城山,並稱修真界的四大聖地;在江湖上,青陽派也算是前三甲的名門大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