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重見(1 / 2)

今日是新春佳節,陶灼華特意著了身朱紅的宮衣。

她極少穿璀璨明豔的顏色,此時映著臉上華麗灼目的笑容,到有些似朝霞紛披。何子嵐更是極少見陶灼華有這幅孩子氣的表情,不覺莞爾微笑道:“您若有此意,到可植幾畦青韭菜豆,辟出一片綠意。”

陶灼華拍拍手立起身來,隨手將沾了泥土的金釵扔給茯苓,依舊約著何子嵐先去給德妃娘娘拜了年,這才同回青蓮宮去。

金釵撥開的泥土下依然有枯萎的根係,麵對何子嵐的純真無限,陶灼華幾度覺得歉疚,卻不得不去揭開這個謎底。她借著與何子嵐說話,早將幾縷斷根收入袖中,連同沾在金釵上的泥土都好生收入荷包,預備出宮時拿給甄三娘去瞧。

幾場宮宴過後,轉眼便是上元佳節。幸喜這些日子天氣轉暖,湖麵上的碎冰時有鬆動,陶灼華依舊命茯苓備了些河燈,準備晚些時拿到湖上去放。

心境漸趨平和,縱然依舊相思相望不得相親,陶灼華卻不似去歲那般悲觀。

深知前路依舊漫長,她不再苦苦徘徊,而是安下心來一步一步走得極為穩健。

一闋易安居士的《如夢令》曾記錄著她與何子岑在白鷺洲畔神仙眷侶一般的生活,亦是她如今滿懷的憧憬。陶灼華將滿腔情思寄於河燈,揮毫寫下“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的追憶,再認真地封入荷包,裝入河燈之中。

天色漸晚,用過娟娘煮的黑芝麻湯圓,陶灼華便披了件相思灰錦緞繪繡銀線百蝶穿花紋樣的鬥篷,複又帶著茯苓和菖蒲來到湖畔。

宮裏處處都懸掛了花燈,此刻偏僻的青蓮宮湖畔也有幾盞繪著四時花卉的走馬燈輝映,與天上瓊華相映成趣,留下主仆三個身影絹絹。

遠遠的宮宴上有絲竹之聲隱約傳來,想是笙歌曼舞還未散去。陶灼華曉得今夜排雲殿裏設了幾十桌筵席,她已然向德妃娘娘告假,便不去趁那般熱鬧,主仆幾個有說有笑,提著籃子翩然走過九曲竹橋,依舊來到湖畔的幾塊大青石旁。

銀絲散繡的百蝶穿花極為雅致,陶灼華在湖畔輕輕蹲下,鬥篷的下擺便散開如簟,溫柔地鋪沉在沾著點兒零星落雪的蔓蔓荒草上,似一幅極為精致的工筆。

茯苓蹲在她的身畔,將挽在手上的竹籃放下,從中捧出一盞一盞的河燈擺開,菖蒲便拿火折子點燃了線香,將河燈的燈芯點燃,複又送回到陶灼華手上。

陶灼華彎下身來,在心裏默念著何子岑的名字,將河燈輕輕送入水麵。瞧著那淺粉的河燈繞著碎冰走走停停,在水麵緩緩流過,漸漸流向遠方,陶灼華心間終是悵然,發出一聲幾不可聞的歎息,與深濃的夜色融為一體。

瓊華安靜地灑落,九曲竹橋對麵那片荒坡的山子石後寂然無聲,靜靜佇立著何子岑的身影。他黑狐青緞的大氅輕輕卷起,露出一抹暖黃的宮袍,蒼鬆修竹般挺拔的身子立得筆直,半天不曾挪動一步。

秋日裏和子曾領著人在這片荒坡種下一地杜若蘅香,連同幾排紫藤蘿架。如今百草枯萎,這裏依稀又是往日的蕭瑟,卻不影響何子岑目光炯炯地凝視著九曲竹橋,盼望那熟悉的身影再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