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蓮宮中一片歡騰,主仆幾個喜上眉梢,嘰嘰喳喳說個不停。
唯有菖蒲本是瑞安長公主府上的丫頭,與陶家人往來不多,到不似她們這般激動。眼見得插不上話,她便含笑抽身回了裏間,開了櫃子替陶灼華預備過幾日見客的衣裳首飾,一樣一樣配得整整齊齊。
娟娘瞧著她如此細致,忍不住上前讚了幾聲。菖蒲莞爾笑道:“既是兩年不見的至親,郡主更該打扮得漂漂亮亮,也好叫咱們家的舅太太放心。”
隨在娟娘身邊這段時日,菖蒲與茯苓兩個越發事事想得周全,陶灼華聽她說得在理,便帶著茯苓過來親自挑選衣裳,又請娟娘開了庫房,開始預備送給黃氏與陶春晚幾個的禮物。
陶家樣樣不缺,到難為送禮之人,主仆幾個商議了半晌,方挑了幾匹德妃娘娘賞的內造蜀錦和宮製珠花送給黃氏和陶春晚,再為陶雨濃選了方上好的端硯,直鬧到三更天方在娟娘的催促下各自睡去。
宮中閑來無事,陶灼華第二日便持著出宮的對牌直奔陶府,想瞧瞧老管家可曾預備齊整。但見陶府正房早便預備得如同當日青州府中一模一樣,陶春晚與陶雨濃的院落也與從前別無二致,心上的牽掛的反而越來越濃。
陶灼華數著手指頭盼望,天天度日如年,第五日上和子那裏終於得了宮門侍衛傳進來的佳音,忙喜滋滋地跑回來給陶灼華報信。
聞得舅母一家平安入京,陶灼華一顆心再也按捺不住。區區見上一麵不足以暢敘離情,陶灼華仗著德妃娘娘仁厚,直接求到她的麵前,說是舅母帶著表姐弟已然在大阮落戶,想求一道恩典在陶府住上兩日,也好骨肉團聚。
德妃少年入宮,與父母妹妹聚少離多,深深曉得骨肉分離的苦痛。她滿心同情,隻礙著陶灼華的身份不敢自專,特意為她求到了仁壽皇帝前頭。
仁壽皇帝目光柔和,伸手將德妃娘娘一攙,和藹笑道:“陶家生意彙通四海,短短時日便在皇城紮下根基,朕對灼華的舅舅到有幾分好奇。骨肉團聚是件好事,朕豈能橫加阻攔,便將這份人情賞給你,你做主應下她便是。”
德妃從仁壽皇帝口中竟聽出些對陶家的嘉許之意,不曉得商賈之流何以能取悅君心,一時難以揣測仁壽皇帝的意思。隻聽得叫自己做人情,眉眼霎時盈盈,大大方方允了陶灼華三日之期,許她明日便出宮與陶家人團聚。
陶灼華歸心似箭,第二日一大早忙忙換了衣裳,便帶著娟娘與茯苓出了宮。
黃氏與一雙兒女安頓齊整,曉得老管家已然將信遞入宮中,陶灼華這兩日必來,也是每日在家中翹首盼望,更不停指使人往街道上去迎。
陶灼華的馬車一拐進槐陰胡同,早有人飛奔著往裏送信。黃氏攜著女兒立在垂花門前左顧右盼,陶雨濃卻早飛奔到了大門口。
表姐弟約有兩年不見,陶灼華就著掀起的簾子一望,陶雨濃闊闊的肩膀長開,黑發不羈飛散,到與陶超然如出一轍,已然有了英武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