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羅覺得李定宸不想成親,這猜測其實是錯誤的。
小皇帝李定宸八歲登基,至今已有七年,但幼年天子的日子其實不太好過。他看似萬人之上,其實個個都想管他。
兩宮皇太後不必說,一個是嫡母,一個是生母,他年紀小,兩宮太後垂簾聽政,內外一應事宜都由不得他。但他畢竟是皇帝,兩宮深居後宮,鞭長莫及,因而真正執行她們的命令對他管頭管腳的,是父皇留下的大總管來寶。
大到經筵日講該學什麼,小到今日吃幾塊糕點,每件事都有人安排好,稍有更改立刻就會報給兩宮知道。
不過李定宸最怕的還是首相王先生。
他是世宗朝的老臣,資曆極深,永初後期就已經入閣拜相。宣宗皇帝性格懦弱,繼位八年始終無法對朝政置喙,整個朝堂實際上的掌控者就是首相王霄。到了本朝,君主年幼,兩宮對王霄十分信重,說是垂簾聽政,其實不過坐在簾子後麵說一句“便依王先生之言”。他又與來寶達成聯合,一內一外,權傾一時。
王先生性情嚴肅,在朝中多年的一言堂養成了他一股淩人之勢,出口之言容不得別人拒絕。他是李定宸的太傅,私底下麵對皇帝的時候,也是教訓的口吻為多。
這四個人,就像四座大山,壓得李定宸喘不過氣。
他明明是皇帝,但沒有一個人會問他的喜好、他的想法。甚至連他身邊的內侍,來寶都要每隔幾個月換一批,不許他有心腹之人。
李定宸性情跳脫,從小被拘束著已是不耐,待得年紀漸長,越發覺得自己隻是兩宮,來寶和王先生手中的傀儡,任由他們拉得團團轉,自然越發無法忍耐這樣的日子。
而這一次采選秀女入宮,其實本身就是這種矛盾爆發的結果。
去年年底,下頭有官員迎合上意,送了一頭老虎入宮。李定宸沒見識過這樣的新鮮,日日都要去看一遭,還命人在西苑修建虎房,結果興頭了兩三日,就為這件事被參了好幾本,禦史們說他這是“玩物喪誌、驕奢逸樂”!
這下可不得了,王先生講課的時候訓了一回,來寶又抱著他的腿哭了一回先帝,回到後宮裏,還被叫到慈聖江太後的永和宮跪了半個時辰,還是趙太後勸了幾句,才算了結。
李定宸為此臉色陰沉了好些天,下頭的小內侍為了討他歡喜,便攛掇著他去西苑玩耍。哪知到了那裏,他才知道他們竟不知從哪裏弄了一群宮女來唱戲歌舞。
除卻每年年節時鍾鼓司那邊送上來的雅樂,平日裏李定宸是絕對不允許接觸這些的。他看得新鮮,一時忘了時辰,結果這件事就驚動了兩宮。
如何雞飛狗跳一場大鬧不必再提,總之李定宸身邊的人又被換了一遭。而過了年,兩宮便遣人往內閣遞了旨意,要在今年采選良家女子入宮,讓皇帝大婚。
李定宸是直到昭告天下的明旨都發了,才知道這件事的。
他這皇帝當得憋屈,可想而知心中是多麼不痛快。秀女們入宮之後他也不聞不問,直到萬年宮幾次派人催請,才不情不願的去了一趟,卻也並不熱絡。
所以越羅想得沒錯,李定宸這會兒心思都還是擰著的,的確對這些入宮的女子沒什麼好感,甚至不想多看一眼,用這種幼稚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
但,他是想立後的。
雖然李定宸是本朝第一位幼帝,此前並沒有例子可循,好在史書之上,這樣的情形也不鮮見。最正常的處理方式,就是在小皇帝成人之後,兩宮撤簾,皇帝親政。
而這個成人的標準,各朝各代不一。雖然主要是看小皇帝自己有幾分能耐,輔政大臣又是否甘心還政,但有個硬性指標是沒錯的,那就是皇帝要先大婚立後。
所以在被四座大山壓迫著的日子裏,李定宸唯一的盼頭就是趕快長大,到可以娶親的年紀,大婚親政!
為此,即便是要稍微忍受一下那些他沒什麼好感的少女,也未嚐不可。
至於趙太後所想的,因為兩次吃過越羅遞的東西就會對她印象深刻,那隻能說是個很美好的誤會,畢竟李定宸身為皇帝,身邊這些小事都是有人服侍的。且說是越羅遞給他,實際上還是殿中省奉禦接過去,辨嚐之後方可轉呈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