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都沒過,京兆府的衙門就被無數苦主給圍住了,都是要來伸冤的。結果仔細一查,就發現這些事居然都跟中常侍來寶及其親眷黨羽關係密切。
京兆尹入仕幾十年,早已人老成精,自然能夠看得出此事蹊蹺。然而一來來寶在朝臣之中並不得人心,二來才處理完幾十條人命的雪災,京兆尹更明白此事恐怕不會輕易壓下去。
再一看所告的罪行,樁樁件件都是大罪,其中涉及人命的居然也不少。他不敢做主,一麵接了狀子讓人回去等消息,一麵派人將此事稟報給了王霄。
李定宸登基之初,王霄和來寶自然也有一段精誠合作的時期,一人主內一人主外,將朝堂後宮都抹得平平整整。然而隨著時間推移,一個是能逼淩皇權的首相,一個是代行皇權的奸宦,彼此之間的矛盾自然越來越多。
尤其王霄為人方正,眼中容不得沙子,來寶卻行事無所顧忌,幾次三番惹下大簍子,讓王霄不得不替他收尾。
不過真正觸犯到王霄底線的,卻是來寶在朝中各處安插黨羽,隱隱有奪權之意。
之前皇帝下罪己詔之事,本來就已經是王霄的心病——哪個文臣不想君明臣賢,成就一段佳話?主辱臣死,皇帝都要自陳其罪,身為臣子又豈能置身事外?何況小皇帝還未親政,又是他的學生,可以說他為臣子、為首相、為先生處處失敗。
而此事居然與來寶有關,就已經令王霄大為光火,這會兒又多了那麼多罪狀,即便是政治盟友,王霄也不想繼續為他遮掩了。
其實即便他想遮掩也是不可能的,畢竟事情鬧得那麼大,知情者不知凡幾,他在朝中權勢再大,也不可能真的一手遮天,總有清正官員會上折子提起此事。
因此最後王霄給京兆尹的答複,是令其秉公處理。
然後又讓人去給來寶送了個消息。王霄和來寶不知有多少人盯著,自然是不方便私底下見麵說話的,因此平常多半靠眼神交流和彼此默契,真有大事才會讓人通過十分隱秘複雜的渠道傳遞消息。
來寶入宮之後久久沒有出來,走的時候又什麼都沒交代過,外頭的人早已慌了神。收到王霄送來的消息,更是惶恐不已,亂成一片,有人設法找他,有人想先把事情壓下去,有人則已經預感到了什麼想要另謀出路……
而越羅此時則是換了一身素淡的衣裳,又用洋蔥點了兩隻眼睛,弄得又紅又腫,這才捏著手帕,往萬年宮去。
而話題又是如此的合適及恰當。
——畢竟下過罪己詔,對年幼的帝王而言,這件事會是他畢生的汙點,永遠都抹不去。而事情的後續處理和安排,自然也就十分重要。他會開口關心,雖然出乎朝臣的預料,卻也可以理解。
京兆尹很快出列,表示賑濟的工作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如今在雪災之中損毀的房屋都已經修葺完畢,接下來會給他們發下新的牲畜和農具以及種子,確保春耕不受影響。戶部的官員也保證所需的錢糧會第一時間撥下。
李定宸微微頷首,道,“諸卿辛苦了。朕連日來總是夢見先帝,目中似有憂色,因此心下不安。天降雪災,乃是警示之意。單是這般處理,隻怕無法令上天滿意,不知諸位臣工可有別的辦法為朕分憂?”
這個話題就有些敏感了,朝臣們遲疑了一瞬,都將視線轉向了王相。
皇帝今日兩次開口,雖然說的都是不甚緊要之事,但卻也可以看做是他打算向朝政伸手的先兆,如此一來,王相的意思就很關鍵了。
但是皇帝既然開了這個口,他們就必須要給出回應。所以王霄沉吟片刻,道,“此次天災示警,如今看來,乃因陛下身側有奸佞亂權,之故,來寶既然授首,陛下隻需祭祀太廟,想來便可無礙。”
“單隻祭祀田地,隻怕還不夠。”李定宸道,“朕欲效仿前朝帝王,立天地壇,合祭皇天後土,上稟朕之衷心,不知諸卿可有以教?”
“陛下,此事萬萬不可!”禮部的幾位老大人聞言大驚,立刻異口同聲的反對。
“為何不可?”李定宸微微皺眉,不解的問。
禮部尚書出列道,“祭祀天地,自然是應有之義。然而修建天地壇,興師動眾、勞民傷財,恐非社稷之福。”
大概是李定宸這個提議太嚇人了,所以接下來朝臣們紛紛開口勸諫,竟是打定主意要反對了。須知前朝修建天地壇,乃是仿皇城製式,而因為修建在城郊,又是祭祀天地之所,其占地之廣、建築之盛,還要遠勝城內的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