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的軍隊是衛所製度,一府設所,幾府設衛,衛設指揮使,統兵五千六百人,衛下有千戶所,統兵一千一百二十,千戶下設百戶所,轄兵一百一十二。
這些府縣衛所都歸各省指揮使司的都指揮使管轄,而各都司指揮使又歸五軍都督府管轄。
蘇州乃是最為富庶之地,當時每年能夠貢獻大明朝財政收入的六分之一,可見這地方有多麼的重要。
由此也可以看出,為何黃仕淵如此迫切想要擠走陳和光,為何人人都想到蘇州府來當差,這王沐德又何以如此受寵了。
而蘇州與應天府太過接近,早年間設立的應天巡撫署,治所就在蘇州,是故,大明朝的蘇州衛屬於中軍都督府管轄,乃是直隸府衛,蘇州衛由指揮使司掌控,轄下有左右中前後五個千戶所,統共是五千六百多的兵力!
蘇州按說算是內陸重鎮,沿海還有鬆江以及金山衛等等防禦重鎮,即便倭寇入侵,也很難打到蘇州來。
但應天府乃是大明的龍興之地,早先更是大明的國都,即便後來遷都北京,南京仍舊是陪都,仍舊有著六部製度,應天府輻射圈內的州府都是江淮最為富庶的地方。
漫說讓倭寇侵擾進來,便是倭寇在周邊騷擾,那都是不行的!
王沐德和陳和光等人正打算派遣人手去沿海衛所求證情報,而此時竟然傳來了急報,所有人都心頭一緊,因為這極有可能證明李秘的情報是真實的!
隨著王沐德的離開,陳和光和宋知微也離開了知府衙門,李秘暫時還沒法子離開,隻能讓陳和光請來的郎中幫自己處理擦破的傷口。
這傷口剛剛處理妥當,陳和光和宋知微已經去而複返,滿臉激動又有些擔憂地告訴李秘,情報並沒有錯,太倉等地的衛所斥候已經探查到了倭寇的異動,隻怕這些倭寇是真的要有大動作!
今次是鎮海衛發來的急報,吳淞江所,寶山所和劉河堡中軍所等千戶所都發現了倭寇大批集結的跡象!
鎮海衛已經加緊部署,預測太倉和昆山將成為倭寇的目標,以目前偵察到的倭寇規模來看,極有可能衝擊到蘇州!
若衝擊到蘇州府,必將成為戚繼光死後,倭寇鬧出的最大一次動靜,到時候朝野震動,隻怕蘇州府的官員一個都討不了好!
“李秘,無論倭寇今次作亂與否,本官都先給你記下一功,若沒有你的情報,蘇州府乃至於江淮入海域內的百姓,隻怕都要遭殃!”
平日裏散漫隨意的陳和光,竟然認認真真整理衣冠,給李秘拱手行了個大禮!
李秘趕忙避開,將陳和光扶起,朝陳和光道:“知府大人切莫如此,真真折煞了小人...”
陳和光也不再扭捏,朝李秘道:“眼下軍情緊急,隻怕咱們也顧不得你,我派幾個人聽你調用,好生安頓袁可立大人,有消息了會讓你知曉的。”
李秘也點了點頭,並沒有客氣推辭,陳和光所言不差,眼下軍情緊急,還是防禦倭寇要緊。
陳和光離開之後,宋知微便叫了三個人過來,都是理刑館的捕快,朝幾個人吩咐道。
“小李捕頭想必你們都認識,今番李捕頭截獲倭寇密報,立下了大功,知府大人親自發話,你們這段時日便聽李捕頭調用,切不可有一絲怠慢,否則本官可饒不了你們!”
這三人都是理刑館的老人了,作為六扇門的人,察言觀色的本事自然是有的。
早先李秘在理刑館運用地圖分析法,可謂震懾全場,理刑館的人又有哪個不認得李秘?
沒想到李秘剛剛利用地圖分析法抓了這麼多倭寇細作,如今又再立新功,而他們都知道,李秘其實也才當了幾天捕快,實在是讓人羨慕又嫉妒!
“大人且放心,我等對李捕頭敬仰已久,能夠聽從捕頭調用,是我等的榮幸,又豈敢鬆懈。”
李秘趕忙朝三人道:“三位大哥都是理刑館的神探,如此倒是讓李秘汗顏得緊,是李某有幸,與三位前輩大哥做事。”
李秘如此謙遜,三人麵上也有光,宋知微見得他們相處融洽,也點了點頭,匆匆趕去參加軍議去了。
這種軍機大事,李秘也沒資格更沒能力參與,反正情報已經送到,自己的任務也已經完成,便與三人一道,帶著知府請來的老郎中,回到了陶員外家中。
這陶員外也是花了大把錢,請來的郎中本事也不小,袁可立沒多久便醒了過來。
兩位郎中交接了一番,袁可立又對陶員外道謝一番,這才與李秘等人一道,回到了家中。
這才剛剛坐定,家人都圍過來東問西問,袁可立卻擺了擺手,將家人都打發出去,而後問起了李秘,心中到底是始終關心著情報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