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騷包(1 / 2)

清晨,東鄉侯府。

趙啟明把自己的全身都裹在被子裏,連頭也不露出來,本打算睡到午飯。可誰知這個時候,內院的丫鬟跑了進來,急急忙忙叫趙啟明起床,說是有人來拜師了。

趙啟明表情茫然,蓬頭散發的呆坐了一會兒,才終於有了思考的能力。

他覺得李敢還沒有跨越“人倫綱常”的心理難關,應該還不會來拜師。而另外一方麵靜安公主昨天已經答應了要準備拜師禮,雖然這效率實在驚人了些,但今天來拜師的也隻能是奴兒了。

這麼想著,趙啟明打了個哈欠。要是李敢來拜師,李廣到場,自己肯定要連滾帶爬的出去迎接,但如果是奴兒,出場的頂多是靜安公主。都自家人,他磨蹭一會也沒什麼。

於是,他懶洋洋的召集丫鬟們進來更衣,打算以帥氣的形象出場。丫鬟們似乎也覺得拜師是件很重要的事,所以按照她們的審美,選擇了最為隆重的衣服給趙啟明穿上。

結果事實證明,男人和女人之間的審美是有著巨大差異,丫鬟們自以為風/騷的“花花綠綠”,在男人身上可能仍然顯得很風/騷,但這群坑貨也不看看今天的場合,是該風/騷的時候嗎?

趙啟明又花了些時間教育丫鬟們建立正確的審美觀,好不容易換了身帥氣而又莊重,灑脫的同時又能保證溫度的衣服,他又覺得僅此而已,還不能顯露出小侯爺的氣質。

於是,丫鬟們拿出了自己磚頭一樣的玉佩。

可掛上玉佩,趙啟明又覺得自己顯得過於文雅。而小侯爺的氣質眾所周知,那分明是“文武雙全”的路數,所以他還是不滿意,於是朝伺候丫鬟喊了聲:“拿我的祖傳寶劍來!”

大概一炷香的時間後,趙啟明走出了後院。

胡先生和秦文兩個人早已在庭院裏等候多時,看到趙啟明又是玉佩又是青銅寶劍的亮相,居然沒有被晃瞎了眼睛,而是趕緊上來催促趙啟明出去迎接。

就這樣,趙啟明甩起磚頭大的玉佩,按著青銅寶劍,來到了侯府門口。

讓他吃驚的是,站在侯府門前的居然是三個老頭。

錢管家顯然是陪客的。因為小侯爺梳妝打扮的時間過於漫長,老頭已經窮盡畢生所學,講完了所有黃色小笑話來活躍氣氛,這會兒正有一搭沒一搭的陪著另外兩個老頭聊母豬的產後護理。

巧的是,這兩個老土趙啟明雖然都見過,卻都隻有一麵之緣。那個精瘦矮小的是桑大人,上次和平陽侯一起來宣讀詔令,和胡先生是同鄉的那位。而另外一位是和諸位武將們一起來湊熱鬧,並且還和平陽侯一起,幫著趙啟明忽悠灌夫和周建德的那個韓安國。

看到這樣的兩個老大爺,原本不怒自威按著寶劍的趙啟明差點跪了。

自己居然因為梳妝打扮,讓這兩個年齡架起來有一百多歲的高壽老人等了這麼久,這是要遭天譴的啊。

想到這裏,趙啟明再也不敢抖威風,趕緊下跑著迎上去,因為實在不知道兩人的官職,也的確是想拉近關係,於是上前行了個禮,然後喊了聲:“兩位伯伯好。”

“不用多禮。”韓安國笑著打量趙啟明,目光尤其在趙啟明腰上的青銅寶劍上停留了一會,然後打趣說:“這次見麵,啟明倒是英武了許多。”

趙啟明那叫一個慚愧啊,上次見麵自己正裝羊癲瘋呢,往事實在不堪回首,而且自己拿著青銅寶劍,在人家正兒八經領過兵的謀將麵前耍威風,實在是班門弄斧,所以趕緊把自己的青銅寶劍往後藏了藏,訕笑著說:“伯伯的氣色也比上次更好了。”

韓安國笑著看了看桑大人:“若不是在這等了這麼久,氣色還能更好一些。”

趙啟明更慚愧了,趕緊道歉:“晚輩不知兩位伯伯大駕,下人去稟報時還未起床,怠慢之處還請兩位伯伯海涵。”

“我們也的確沒有提前派人說一聲,倒也不怪你。”韓安國不在意的笑了笑,然後朝桑大人伸了伸手,向趙啟明介紹說:“桑大人你也應該認識,是陛下的伴讀,剛剛調任‘大農丞’,還得了‘侍中’加官。”

趙啟明/心裏一驚,原以為這桑大人隻是個宣讀詔書的,甚至還懷疑過人家的小**是否健在,沒想到人家居然是皇上的“伴讀”,而且頂著“侍中”的頭銜,雖然官職是掌管財政的“大農丞”,但人家可是正兒八經的皇帝心腹,連平陽侯那樣的人都比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