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八章 論糖(1 / 2)

此次上林苑之行,趙啟明收獲很大。

他在公元前看到了能夠表演雜耍的大象,還收獲了可以做成蒙牛綠色心情雪糕的綠豆,當然更重要的是,他在上林苑的奇花異草中,搜尋到了甘蔗這種經濟作物。

正如他對李大人所說的那樣,他對甘蔗感興趣的原因不是將其移栽到太平寨,然後進行大規模的種植,而是想到了南方的蔗糖貿易。臨走之前帶上了一根甘蔗,也是為了讓靜安公主知道,蔗糖生意的有利可圖。

司馬相如是漢武帝身邊的郎官,消息自然比李大人更為靈通。對於少府最近推行的南洋海運政策有所耳聞,但是趙啟明的蔗糖生意和南洋貿易的關係,他知道的並不清楚,所以離開上林苑之後,他多次欲言又止,想請教趙啟明卻又怕自己不該多問。

最後還是在離開上林苑,在距離長安不遠的河邊歇腳時,趙啟明然後主動說道:“關於甘蔗的種子,先生是不是有些不解的地方?若果真如此,先生隻管問便是了。”

“慚愧。”司馬相如見趙啟明並不避諱,便直接說道:“在下的確想不明白,既然南方已經有了甘蔗,為何小侯爺還打算去南方種植?”

“我就知道先生要這麼問。”趙啟明坐在河邊的石頭上,把手裏的銀壺遞給了司馬相如:“其實道理很簡單,先生難道就沒有想過,為何南方形成了飲用甘蔗汁的習慣,而北方卻隻拿來作為解酒之物?”

司馬相接過銀壺卻沒有打開飲用,坐在石頭上如沉思了片刻,然後才道:“想來是因為南越適合種植甘蔗,富庶的楚國可以輕鬆獲取,所以才會形成飲食習慣,北方距離南越太遠,很難獲取甘蔗,所謂物以稀為貴,自然無法普及到日常的飲食當中。”

“那為何閩越和南越的甘蔗,隻能運到楚國,而無法運到中原?”

“自然是山高路遠,商道阻隔。”司馬相如認真的說道:“南越的甘蔗運到楚國已經很是不易,再往北的中原距離南越太遠,加上交通不便,自然難以運到中原。”

“這就是關鍵。”趙啟明笑著道,現在少府正在修建造船廠,很快就會有去往南洋的商船,到時候南越的甘蔗很容易就能送到中原來,中原也就可以形成使用蔗糖的習慣,食用的人多了自然會增加需求,那麼南方就需要更多的土地,來種植更多的甘蔗,填補對蔗糖的需求。”

聽到這話,司馬相如明白了趙啟明的意思,但還是有些不解之處,所以接著問道:“所謂蔗糖,在下也曾品嚐,味道的確要比飴糖更甜美,但中原地區已經有飴糖,可以很方便的獲取,為何還要如此大費周章,從南方買入蔗糖?”

“我先問先生,飴糖的原料是何物?”

“是小麥。”

“的確,飴糖的原料是小麥。”趙啟明點頭,然後說:“小麥是最常見的糧食作物,風調雨順的年月,可以有多餘的糧食來製作飴糖,但如果是遇到災年,或是戰亂的時候,糧食供應本就不足,又何來小麥提煉飴糖?”

聽到這話,司馬相如沉默了。

“現在漢軍正在和匈奴作戰,誰也無法保證戰爭何時結束。前線所需要的糧食不能斷,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不能受到影響,這糧食就顯得彌足珍貴了。”趙啟明意味深長的說道:“少府推行對南洋的海運,最大的原因就是想要獲取南方的糧食,為長久的戰爭做好充足的準備。”

“是在下淺薄了。”司馬相如感慨的說道:“在下原以為少府推行海運,隻是想展開貿易,為國庫賺取更多的錢糧,沒想到這貿易的背後,還有這等事關國家安定的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