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六章 霍去病和李廣(1 / 2)

忠勇侯李廣,隴西成紀人,其先祖為先秦名將,因活捉燕國太子丹有功與始皇帝,隴西李氏自此顯貴。

年少時,李廣曾組織良家子弟,抗擊匈奴入侵,因其作戰勇猛,被封為中郎。時逢七國之亂,李廣任驍騎都尉,隨太尉周亞夫參與平叛,勇奪叛軍軍旗,從此名揚天下。

匈奴為患,李廣曆任邊關七郡太守,時常孤軍深入漠南,襲擊匈奴騎兵,作戰以勇猛著稱。其為人寬厚,愛兵如子,與部下同吃同飲,作戰時之繳獲於賞賜也多分給麾下將士。李廣領軍多年深受部下愛戴,麾下將士多悍不畏死,以至於匈奴畏懼李廣威名,稱其為“飛將軍”,多年不敢來犯。

根據史書記載,李廣晚年追隨大將軍衛青,參與漠北之戰。可惜途中迷路,未能及時參戰,以至李廣羞憤自殺。聽聞李廣死訊,軍中為之慟哭,舉國皆哀。

後世史學家司馬貞,在評價李廣時曾經形容李廣“惜哉名將,天下無雙”。即便趙啟明對曆史不是很精通,也知道李廣的結局之慘淡。和李廣初見時,他就想到過曆史上的李廣晚節不保。他不知該如何提醒,也沒有改變曆史的方法,但好在李廣的人生軌跡發生了變化。

隨著卸任朔方郡守,長安城中盛傳李廣傷情嚴重,恐怕從此要解甲歸田,無法再領軍作戰。如果真的是這樣,那也算是不錯的結局。至少現在的李廣是前朝遺老,有河套之戰的功勞,被封為忠勇侯,在軍中也頗受尊敬,更別說李敢作為胡騎校尉,在河套之戰時便被封為岸頭侯,李家一門雙侯也是佳話。李廣此時隱退,無疑最為合適。

不過趙啟明總有疑慮,擔心李廣此次解甲歸田隻是暫時。若以後再有戰事,漢武帝再度啟用,李廣仍然有晚節不保的可能。

所以這次來李廣家中拜訪,他頗有些不懷好意,希望親眼看到李廣的傷勢,是否真的無法繼續領軍作戰。

漢軍班師回朝時,李廣仍在朔方,直到朝中凋令下達,李廣才卸任郡守之職,回到長安養傷。

在此期間,李家門庭若市,許多軍中將領前來探望,趙啟明算是來的比較晚的,但也剛好遇到了前來拜訪的周建德父子。

此時的李廣正和周建德站在練武場邊。武場中有李家的護衛練習騎射,李廣不時在場外指點,周建德卻沒有這個心思,正在大聲咒罵著,看樣子是為李廣的遭遇抱不平,至於周建德到底是在罵擊傷李廣的左賢王,還是在罵讓李廣解甲歸田之人,那就不清楚了。

李敢是知道輕重的,聽到周建德正在罵人,便停下了腳步,在練武場外和和趙啟明聊著最近的天氣,等周建德的罵聲停了下來,才準備進去。

剛好這時周建德正帶著周福告辭,看到趙啟明時點頭示意,接著看了眼趙啟明身邊的奴兒,然後也沒等到趙啟明行禮,便帶著擠眉弄眼的周福離開了。

李敢的表情有些無奈,但也帶著趙啟明走到了李廣的麵前。

上前行禮時,趙啟明便開始窺視李廣的傷情。讓他有些疑惑的是,李廣沒有明顯的傷情,穿著常服背著手,和賦閑在家的老將沒有區別,最多也隻是精神不布甲。

按照常理來說,這樣的身體狀況應該不影響作戰才對。

趙啟明心中狐疑,但是李廣已經看著他,他也不能明目張膽的打量,所以站定之後便朝李廣行禮。

“絳侯剛還提起你。”李廣的氣色明顯有些不好,但說話時的聲音依舊洪亮:“此次對匈奴作戰,我雖然沒有參與,但你督造的火炮和熱氣球在戰場上立威,我也是早有耳聞,這次你可又為漢軍立功了。”

聽到這話,趙啟明自然謙虛道:“火炮和熱氣球隻是死物,還要看戰場上的諸位將軍指揮,才能發揮其威力。對匈奴的作戰取得勝利,晚輩不敢貪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