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很豐盛,家裏人坐下來也很高興,美中不足的是宋承孝並沒回來,隻有宋寧陪著家裏的三個女人一起吃飯。
但好像宋承孝是否在家,對於這對晚餐也並沒太多影響,一直到吃過晚飯之後,老太太才讓宋林氏給兒媳留了一些飯菜放到鍋裏,老太太還親自往鍋灶裏加了一口火,也是為讓兒子回來時能吃到熱飯。
晚上家裏的女人沒刺繡,唯一的一盞桐油燈給了宋寧,讓宋寧連夜去抄書。
桐油燈的燈光很暗淡,三文錢可以買三鬥容器的桐油,若是一直連著點,能點差不多二十個時辰,平常人家基本都舍不得買桐油,但因宋家的女人很多時候需要連夜去刺繡,桐油便不得不買。
火芯很小,目的是為了節省桐油,光線如螢火,宋寧抄寫了一段時間便感覺到眼疼。
他心裏也在慶幸:“好在這個宋寧的眼睛還沒近視,不然在這時代沒有近視眼鏡那就跟睜眼瞎沒什麼區別。可要先保護好視力。”
夜晚很安靜,一直到打更的敲了二更天的棒子鼓,院門的門閂才發出響聲,宋寧站起身到屋門口,便見宋承孝醉醺醺從門口進來,正往耳房那邊走。
“怎這晚才回?”老太太的聲音傳來。
之前老太太一直都沒睡,在耳房那邊收拾,也是為了等兒子。
宋承孝道:“娘,今天給人做工,這是賺的錢,怕被人知道,所以就跟著人在渡頭,換了身髒衣服,到了河岸這邊之後才換回來,就二文。”
宋寧這才知道為何老太太要一直等兒子,原來是母子二人商議好,讓宋承孝偷偷去給人打工來幫補家用。
這年頭,讀書人出去幹活是很丟人的,所以宋承孝要出城找個陌生的渡頭去幫人抗貨,但宋承孝到底是個文弱書生,又是第一次幹活,顯然並不趁手。
老太太往正屋那邊望了一眼,刻意壓低聲音問道:“怎才二文?不是說一天都給十文的嗎?”
宋承孝道:“兒力氣小,搬不動重的,先被船家給扣了三文,監工那邊又給扣了三文。回來路上遇到好友要一起做文會,便又湊了二文,吃了酒才回。”
宋寧不由覺得這父親很悲哀,去賺一天十文錢的“大活”,結果因為力氣問題還有監工的克扣,一共才賺了四文錢,結果回頭便又花了兩文,一天隻帶了兩文錢回來養活老少三代。
若是換了一般的老娘,這會早就開罵了,但老太太脾氣似乎很好,又或者是對宋承孝沒有更多的期望,老太太道:“很好了,明天爭取能拿回個六七文。這不小娃認識的何公子給送了一袋米,有飯快些去吃,有力氣才好幹活……”
母子說著話進了耳房,後麵說的宋寧也便聽不到,不過想來老太太還是非常疼惜這個兒子的,到底宋承孝是家裏的獨子,從眼下看宋家所有的希望都凝聚在宋承孝一人身上。
宋寧回過頭來,即便之前他對宋承孝有多大的偏見,此時卻也不由歎口氣,心中對宋承孝也多了幾分憐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