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人窮誌不短(1 / 2)

何崇源提到顧家時,言語中帶著謹慎。

顧家作為官宦,自然就比何家這樣的鄉紳階層高上一級。

宋寧很清楚,何崇源看起來有地位,那也僅限在小市民階層中,但若是涉及到官府,那何家最多隻能算是個地主階層,無法跟顧家這樣的官宦階層相比。

何崇源繼續道:“顧家的顧老太公,是宣德年間進士,曾官至山東布政使司參議,歸鄉之後也多有善舉,而顧家老爺曾入國子學,如今在南京交友廣泛,聽聞如今南京鴻臚寺陸少卿乃是他的故交……”

雖然何崇源自己不當官,但他說起城內官宦家族的背景關係,卻是頭頭是道。

宋寧大概能明白,顧家曾出過進士,做到從四品的承宣布政使司參議,而現在的顧家家主也曾被舉進國子監內讀書。

在正德之前,大明朝國子監生的地位相對較高,很多中下層的屬吏可以直接從國子監生中推選,大概相當於秀才之上、舉人之下的功名。

何崇源道:“這位顧小姐倒是以前並不顯山露水,不過你能得到她的欣賞,也算是你的造化,但她所提的寫詩買詩之事,卻值得商榷。宋兄弟你如何看待此事?”

宋寧也不避諱,直接回答道:“在下並不打算接納她的好意,賣詩之事,到底是有失文人體統。”

“嗯。”何崇源點了點頭,他自己也顯得很謹慎道,“若隻是一般的求文賦,又或者是寫一些誌文,收一點潤筆茶資也是極好的,但涉及到詩詞之事卻少有以變賣為生者。若是私下裏的給予倒也無妨,但若要鬧得人盡皆知,儒學署便不可能坐視不理,江南士子風氣一向拘謹,還是少劍走偏鋒為好。”

宋寧站起身恭敬行禮道:“多謝何兄提醒。”

何崇源馬上擺擺手道:“宋兄弟也不必如此多禮,都是讀書人說話也方便一些,你的詩詞造詣的確是極好的,若是你能作出幾首不錯的詩詞,其實由為兄來為你刊印也是可以的,到時無論盈虧那都是自己事,也就毋須他人插手。哈哈,你便當為兄在胡言亂語,這件事決定權還在你,隻是給你一點意見罷了。”

宋寧道:“在下的確是沒有賣詩詞的打算。”

“不過你要維持生計,繼續讀書考科舉,總歸還是要有個營生,這為人寫信之事也不能長久,你也可以考慮一些其他的門路,若你實在找不到好的途徑,暗中答應了顧家小姐,其實也算是一種途徑吧。”

到最後,何崇源又好像一改之前的態度,對宋寧賣詩的事情又好像有了不同說法。

宋寧其實也能理解何崇源的意思。

科舉到底是虛無縹緲的東西,而清議未必能影響一個人的功名之路,但賣詩卻能為宋寧帶來眼下的利益,能帶給家人很好的生活,又為何那麼偏執?

你考不中秀才,中不了舉人,那所謂的清議也隻是一道枷鎖,還是銀子來得實在。

宋寧苦笑道:“何兄實在是太高看在下了,之前所填的《長相思》也不過是寓情於景之下的偶得,若要以變賣詩詞為生,怕是做不出任何讓人稱道的詩詞來,又要被人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