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指路(1 / 2)

宋承孝走了,連續多日沒消息。

夏天的江南陰雨連連,宋寧的生意也不太好做。

下雨就不能出去擺攤,而宋承孝之前所租的院子也到期,很多東西也不能往那放,隻能抬回家。

不過宋家人已經接受了他出去擺攤賺錢的事,家夥事帶回來而已無妨,隻是去擺攤的地方會有些遠。

老太太還商量著讓他在就近的地方擺攤,被宋寧婉拒。

他的生意本來就不好,再換了地方就好像另打鑼鼓另開灶,更難有買賣。

路遠一點也好,這樣他還能有一些私人的空間,找機會將之前靠給人算卦所得的銅錢一點點幫補到家裏。

一天能賺個兩三文,或者是不開張,一天也能帶回家裏五文錢左右。

他明白這屬於坐吃山空,但也是無奈之舉。

他甚至已經動了要賣詩的想法,不過眼下還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他還沒違背本心。

早晨他很早起來,先晨讀,在吃過簡單的早飯之後便會扛著桌椅板凳穿街過巷,中午不回,一直到日落西山才回家,懷裏會揣著一文錢,是家裏給的也是他自己賺的,那是他一天的飯錢。

當了家裏唯一的勞力,宋寧的地位也提升了,家裏為了讓他吃飽,這一文錢也不問出處,因為他帶回來的總會比這一文錢更多。

好似宋家人當他是個金山銀山,不過宋寧卻感覺到眼前的窘迫。

……

……

眼看過了七月,天稍微有些涼了,宋寧的買賣也稍微好起來,也跟他作詩的事情在城內傳揚開有關,以前一天最多接個一兩封信,到後麵他有時候也能寫到四五封,大概是要入秋,百姓對於遠去的親人多了幾分掛念,找他寫信的人也就多了。

就算寫的信多了,他賺的也不多,因為百姓寫信基本都寫一頁紙,也就是兩文錢,報個平安便可。

讀信的買賣卻很少,因為城內總會有一些識字之人,找宋寧寫信的也更多是因為宋寧寫信工整,能將寫信人的意圖領會清楚。

他收的兩文錢必須是有價值的,否則別人也不會找他。

平時上工的時候少,閑的時候多,他一直都在讀書,將四書通讀之後便又開始試著去寫四書文,也會跟何崇源交流一些科舉的心得。

會有一些來求詩的讀書人,令他不厭其煩。

不過顧家的人倒是長久沒來過,或許是當日顧家小姐察覺到宋寧的排斥,便不再來唐突打擾,好像在等宋寧主動登門。

……

……

這天宋寧中午寫了兩封信,心情正好,下午吹著微微的清風在讀書,卻是有一個很渾厚的漢子坐在桌子對麵。

本以為是來了買賣,等他從書邊緣往外看一眼,他不由微微皺眉。

麵前的漢子他認識,正是他初來乍到時,求他占卜,給了他四百文大明寶鈔,讓他有了啟動資金的那個遊商。

“小先生,又見麵了。”漢子很客氣,笑嗬嗬對宋寧說一句,仍舊是那字正腔圓的北方口音。

宋寧將漢子上下打量一番,心想:“他這才走了一個多月時間,回來便換上了細布的衣衫,看上去也光彩了許多,這是買賣做成?”

他再往漢子身後一看,但見河岸上立著幾名在四下張望的人,明顯是漢子的隨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