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投桃報李(2 / 2)

二人又說了一些關於學問上的事情,宋寧卻一直在想宋承孝的事。

若非何崇源突然過來,宋寧也一定會跟著宋承孝出城看看,倒不是說他想去把宋承孝找回來,而是他現在需要去對宋承孝做點什麼。

是他不得不想著去改變,如同之前他對宋涵秀所說的事,需要給他們找活計。

科舉的事情,既然需要細水長流,就必須要先賺錢買到土地,讓宋家可以有開源的地方,光靠節流是沒用的。

“宋寧,你聽到沒?”何崇源見宋寧有些心不在焉,不由問了一句。

宋寧道:“何雄是說關於文會的事情?”

雖然宋寧在想事,但他還是能做到一心二用,關於何崇源所說的,他隻需要大致聽一下便明白,這也跟他的人生閱曆豐富有關。

何崇源微笑道:“正是如此,這次是由為兄所舉行的文會,想邀請你一起去,你放心,那些平時喜歡生事的人我一個都不會邀請,都是一些踏踏實實準備科舉的人,在文會上能探討學問,而非要跟你比什麼詩詞的。”

宋寧苦笑了一下道:“何兄你還真說到我現在的苦楚,每天都有些人來求詩,還要比試,不厭其煩。”

“哈哈,那也是因為你現在的名氣大增,之前不是顧家人跟你求詩?雖不知你寫的是什麼,但你之前所填的那兩首,還真已經被刊印了,聽說在南京那邊還有一版,因有咱寧海縣當地士子的詩詞,城內也有,不過為兄還沒買回,隨著這一傳,你的名氣更大。”何崇源道。

宋寧歎道:“名氣到底是身外物。”

何崇源道:“也不一定,有名氣總歸是好的,對科舉也有一定的幫助,要知道當世所刊印的一些詩詞集,也不見得有多好的詩詞在裏麵,你的詩詞算是其中絕對出類拔萃的,若是能在南京城內便積攢了名氣……以後你去趕考,也會有一堆的朋友來跟你結交。”

宋寧搖搖頭道:“連縣試都還沒過,怎能去想那麼長遠之事?”

本來宋寧寫詩詞,便屬於隨興而作,他不是為求名氣。

名氣當不了飯吃,而且也對他的科舉沒多大幫助,他現在最需要做的,一個是吃飽飯,二是考科舉。

若說這詩詞給他最大的改變,其實還是去顧家賺了二兩銀子回來,再是結交了何崇源這樣的朋友。

他再轉念一想,好像這人脈關係也真跟他的詩詞有關。

“不說這個。”何崇源道,“這次的文會,也就在八月十四舉行,中秋之前,算是節日前最後的一次聚會。請柬就不用給你,到時候去便可,我帶的這幾個都認得你。”

“嗯。”宋寧點頭。

旁人舉行的文會他可以不去,但何崇源所舉行的,他就非去捧場不可。

這也算是投桃報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