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不夜之山(1 / 2)

“你怎麼了?”大鷹問。

“沒事,我隻是有點累了,而這經卷又太深奧。當然,你的移魂術水平也很高,隻憑一部經卷做媒介,就能讓我魂飛魄散,差一點變成喜馬拉雅山脈的亡靈。”羅開並不避諱,直接點明對方的險惡用心。

大鷹搖頭長歎:“你誤會了,這部經書上的語言具有某種神奇魔力,高智商的人隻看一兩篇,思想就會被它吸住,進入走火入魔的境界。定力稍差的人,必定會無法自拔,浮想聯翩,最後手舞足蹈、狂躁而亡。我想,這或許就是古人隱藏了古梵文版本而隻留翻譯版本的原因吧。我沒有惡意,但是沒想到,你的智商絕高,僅看一遍就能過目不忘,並將經文中的要義彙總為自己的知識。更難得的是,你的定力更是讓我驚訝,不等我出聲提醒,就能自動懸崖勒馬,解脫自我。”

羅開凝聚精神,強迫自己的心境恢複平和,由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混亂局麵變成小溪潺潺、鳥語花香的閑適幽徑。

他剛剛以“天魔解體**”警醒自我,耗費精力頗多,額頭已經滲出了冷汗。

“不好意思,我多慮了。”他微微一笑。無論對方有意還是無意,他都已經不在乎,因為他自身有超強定力,能夠在萬馬狂奔的時候陡然勒止,絕對不會屈服於任何心靈控製異術之下。

“在那種墜落深海的奇特境界裏,感覺怎麼樣?”大鷹問,隨即解釋,“是這樣,我想對於智商相近的人來說,閱讀經卷的感受也相當接近。”

羅開思索了一陣,用《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上的一段經文作答:“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那段經文,以“無”證“有”,將人生的最高境界歸結為“棄實體而逐精神”,“一切皆無”即是“一切皆有”。

大鷹笑了笑,立刻接下去:“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兩段經文合起來,便是該經的核心奧妙所在,與《易筋經》古梵文版本中的某些奧義恰恰重合,也即是——“先打破,回歸無心機、無智商的嬰孩時代,恬然自得,以最初的純真之心與這世界溝通。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認識這世界,由外界的映照,反觀內心,了解自我。然後,重建自我,構架真我世界,最終從失去一切到擁有一切,錘煉自身,達到百毒不侵的真佛境界。”

“好極了,妙極了!”羅開鼓掌大笑。

“我也懂了。”大鷹頷首,會心而笑。

他們兩個從《易筋經》說到《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雖然所求的不同,卻各得其所。

“謝謝你對我的開導,我終於有勇氣做那件事了。我現在才知道,天下人將你奉為探險界的大人物,的確是實至名歸。今日一見,不知何時再能相逢?相逢時,不知你會不會還能認出我?”大鷹如此說,證明他已經下定決心修練“削足適履之法”,不懼於即將發生的身體異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