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方已經到了極物寺最低處的僧舍邊,有一個人站在那裏等他。我覺得,抓到他們兩個,就能弄清到底是誰對極物寺偷窺覬覦了!”林軒說。他的嗅覺無比靈敏,聽風辨物,就像親眼看見一樣。
黎明之前最為黑暗,但林軒相信,自己一定能突破黑暗,找到最後真相。
“嘉斡上師到底怎麼了?”多吉措姆惴惴不安地問。
林軒想了想,索性坦白說實話:“他的情況不太好,隻怕熬不到日出。”
多吉措姆的臉唰的一下變為慘白,一時間說不出話來。
“大師,不要多想,有些事想也沒用,不如走一步看一步。要想振興極物寺,就得把兩山兩湖的秘密弄清楚,才能讓本寺香火鼎盛,成為一方大寺。”林軒說
“眼下該怎麼辦呢?”多吉措姆問。
“堅忍、堅守就足夠了,你和格桑守在這裏,我到本寺最低處去抓那兩個人。”林軒故作輕鬆地回答,雖然明知困難重重,但人生沒有捷徑,隻能一步步走。
“可是,瑪尼石陣中的嘉斡上師他……”多吉措姆修行多年,早就練到喜怒哀樂不形於色,但一想到“溶化”的淒涼慘景,他的眼中不禁流露出絕望之色。修行者的思想境界高於普通人,但仍然沒有脫離“人”的思維模式。他們不怕死亡,怕的是留給這世界的最後形象慘不忍睹。
“大師,嘉斡上師讓我跟格桑退出瑪尼石陣回避,也是不想讓大家太為他難過。修行者的命運如何要看個人緣分——”
多吉措姆猛地打斷林軒:“他在極物寺中堅守了這麼多年,我們至少要為他做點什麼?帶我進去,我要……”
忽然間,他茫然住口,因為無論他懷著怎樣的心情進陣,都不可能為嘉斡上師做更多。對於一個常年“山水雙修”的人來說,其他人根本不能了解其內心在想什麼。換句話說,堅持“山水雙修”的人,其世界觀和人生觀已經發生了變化,不能用常人的標準去衡量他。
“還記得‘天龍八部’中的‘天眾之亡’嗎?”格桑淡淡地問。
多吉措姆沉重地點點頭。
“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格桑低聲說。那是《法華經?提婆達多品》中的一句,“非人”是形貌似人而實際不是人的眾生。
“天龍八部”是佛教術語,這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種神道怪物,因為其中以“天眾”及“龍眾”最為重要,所以稱為“天龍八部”。八部包括:一天眾、二龍眾、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睺羅伽。許多大乘佛經敘述佛向諸菩薩、比丘等說法時,常有天龍八部參與聽法,而帝釋就是眾天人的領袖。
佛教認為一切事物無常,六道眾生處於輪回之中,所以盡管天人的福報大,但他們的壽命終了之後,還是要死的,這就是格桑說的“天眾之亡”。天人臨終之前有五種征狀:衣裳垢膩、頭上花萎、身體臭穢、腋下汗出、不樂本座(第五個征狀或說是“玉子離散”),這就是所謂“天人五衰”,是天人最大的悲哀。
天眾在死亡之時,會出現種種慘狀,不願被世人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