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您以前是醫生,難道以您的智慧,也無法看清眼前的迷局嗎?”林軒問。
從前,原先生曾經是林軒最佩服的江湖大人物之一,如今時過境遷,他與偶像並肩同路,被困在一起,絕對是從前從未想到過的。
“我曾對山崖的材質做過化驗,分別送往日本北海道大學、德國科隆大學以及劍橋、哈佛等世界頂尖的化學實驗室,但他們給我的結果卻多種多樣,唯一的相同點,就是這些送檢材料不是來自地球的,地球上任何一種自然元素都跟它迥然不同。”原先生回答。
那些管道插入石壁中,其最終歸途可以是任意地方,上天入地,任意連接。最奇妙的是,那麼長的彎曲管道,通身沒有一點焊接點,倒像是一次成型的,工藝非常先進。
“他們告訴我,材質來自外星。”原先生無奈地說。
林軒搖頭:“原先生,某些科學家在實驗室裏待得久了,思維全都僵化。如果不是地球已知元素就稱之為外星來客的話,根本不是嚴謹的科學探索態度。像您這樣,一定不會隨波逐流的。”
林軒走過去,撫摸那巨大機器的底部管道。
在他看來,很明顯機器正處於做功狀態,源源不斷地從地火中吸入能量,送往別的地方。
“去了哪裏?是驅動更大規模的做功運動,還是通往某個神秘未知的世界——抑或是某些高僧閉關之所嗎?”林軒默默地想。
要知道,這種強大的動力被積蓄起來,就一定要找地方宣泄出來,否則將會形成巨大的壅塞湖,對本地的地理環境造成難以預計的傷害。
火山噴發、岩漿奔湧或者大河決堤、水淹千裏等等天然災害正是巨力無處疏通的結果。可想而知,這機器創造了動能,動能輸送到山崖裏麵去,那麼接下來,山崖內部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林軒,我該回去了。”原先生說。
林軒一愣:“我們不是來解決問題的嗎?”
“不,我們必須回去,因為在這裏停留時間長了,我渾身的能量就在急速外泄。我們根本離不開那些洞窟,那裏也許將成為我們的葬骨之地了。”原先生略帶感傷地說。
林軒早就意識到,洞窟中的人把全部智慧結成一體,能超過世界上最強的智者。但是,有一利必有一弊,最終的結果,他們就像植物一樣紮根在那裏,不能分開,分開必死。
“好吧。”林軒無奈。
他準備沿著這巨大的機器一直走下去,看它的另一端在那裏。
“林軒,前途千難萬險,祝你好運。”原先生說。
“原先生,很高興認識您。”林軒揮手道別。
他向北走,那機器不知有多長,林軒心中不禁有些焦慮。
猛地,他抬頭向前看,仿佛透過那大機器看到了一種奇特的幻像,所有地球人都在努力工作,每天的生活過得苦不堪言。
“我看到的究竟是什麼?那是什麼地方?那些是什麼人?”他著實不解。
這些幻像讓他苦惱不已,就像他之前在幻覺中看到愛娃和無限循環的階梯一樣。他相信,原先生也曾經看到過這些,但在長久找不到答案的情況下,不得不選擇放棄。
再向前走,林軒竟然在山崖上看到了一個巨大而突兀的卍字,而卍字的橫豎走向,跟神山岡仁波齊上的那個著名卍字一模一樣。
藏語中把“卍”稱為“雍仲”,意為“堅固”,象征光明,還有輪回不絕。
據說佛教中最著名的須彌山也就是指岡仁波齊峰,據《佛學小辭典》解釋:須彌,山名,一小世界之中心也。前佛教時代的象雄苯教時期,崗仁波齊被稱為“九重(萬)字山”,相傳有苯教的360位神靈居住在此。苯教祖師敦巴辛繞從天而降,此山為降落之處。在公元前5至6世紀興起的耆那教中,崗仁波齊被稱作“阿什塔婆達”,即最高之山,是耆那教創始人瑞斯哈巴那刹獲得解脫的地方。印度人稱這座山為Kailash,也認為這裏是世界的中心。印度教裏三位主神中法力最大、地位最高的濕婆,就住在這裏,而印度的印度河、恒河的上遊都在此發源。
“這裏的卍字符號與岡仁波齊有什麼樣的聯係呢?”林軒壓下這些毫無頭緒的紛亂問題,腳下越來越快,要找到那巨大機器的源頭。
在雄巴村時,林軒見到過大批趕往岡仁波齊的印度朝聖者,而且幾個世紀以來,崗仁波齊一直是朝聖者和探險家心目中的神往之地,但是至今還沒有人能夠登上這座神山,或者說至今還沒有人膽敢觸犯這座世界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