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聖取經
為什麼說大聖取經,不是唐僧取經?有講究的。一開始的如來的確是想捧唐僧做老大的可是隨著取經項目的開展,唐僧根本帶不好這個隊伍,隻好把權力交給了孫悟空。孫悟空對唐僧的態度也是不斷變化的,一開始是感激,接著厭煩(雖然有金箍咒語也管不住),等到看清了如來的目的之後就開始漫天要價耍臉色,得到了如來承諾之後開始逐步架空唐僧,最後終於完成任務,跟唐僧一樣封了佛。取經的過程中孫悟空的心態變化放到每個具體妖精裏麵去講,這裏按照剛才說的孫悟空對唐僧態度變化簡單的講一下。
感激階段:唐僧五行山上撕開封條,孫悟空刑滿釋放,對唐僧充滿了感激,降妖捉怪,收小弟,什麼事都做,哪怕一再遭唐僧誤解,都不離不棄。實在忍受不了,曠了半天工,被龍王勸了回去,還被觀音夥同唐僧騙上了金箍。
孫悟空老老實實跟隨唐僧一路西行,直到了奎木狼案,他的心路逐漸發生了變化。從感激盲從變成了厭煩。取經太困難了,以前那些根本不敢跟自己打的神仙妖魔,這回都像開了外掛一樣,隨便一個小妖都能弄得他焦頭爛額,四處搬救兵;唐僧又是個豬頭小隊長,倔強固執,不聽人勸。動不動讓妖精捉了去,一個不小心被人吃了奸了,恐怕所有努力就付諸流水。
以至於第四十四回遇紅孩兒那一段,老和尚被抓,八戒還沒說,孫悟空先動心了“兄弟們,我等自此就該散了”,豬八戒也同意,幸好沙僧勸住了。接著又從取經路上發生的那些事,看明白了如來觀音的底細,開始找他們要價。
厭煩過後就逐漸開始成熟,充分利用如來急於開拓市場的心裏,為自己爭取最大好處。如來這個工程太過於浩大,一路上不斷有麻煩出現,少數自己安排出去的考核還倒好辦,關鍵時候主人公一出麵,妖精就伏法。但是一些敵對勢力可不管那麼多,巴不得幹掉取經隊。
時間一久,有些事已經超出如來控製範圍。為了體現取經艱險,要湊齊81難,號稱九九歸真。路上野生的妖精野獸當然算數,不夠的如來自己安排,結果這個消息被其他人知道了,於是想搞破壞的都打著考核的旗號來添堵,玉帝,老君,彌勒都輪番派出小弟來攪合,更別提那些老牌黑社會孔雀係統的妖精了。
如來沒辦法,這麼多麻煩,如果不給孫悟空一些甜頭,他來個消極怠工,恐怕唐僧要麼讓人奸了,要麼讓人煮了。沒辦法之下,隻好許了個孫悟空當佛的好處。有了這個承諾,孫悟空又來了精神,不過他也學精了,怕唐僧再拿他當炮灰,“背黑鍋你來,送死你去”。
他逐漸架空唐僧,如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唐僧看清現實,自己本領有限,還是保了小命要緊混到西天當佛就行了,所以就默認了。要不然這最後一次修行機會再錯過了,恐怕就再也沒有機會參加複讀了。沙僧不傻,一看孫悟空逐漸的成了取經團隊的核心,上麵大小神仙裝聾作啞,也開始緊跟孫悟空,有時候還給唐僧臉色看,至於白龍馬本來就跟猴子關係很好,所以這個團隊就被孫悟空搶班奪權成功。至於豬八戒,完全成了悲劇,沒有任何機會跟孫悟空正麵PK,隻能抱緊唐僧這個大樹,還得提防不要被孫悟空賣了。
總結:孫悟空有能耐,肉搏能力在神魔界屬於第一流,與之同級別的隻有少數幾個人,二郎神,牛魔王,黑熊精。
梳理整個人生經曆,分成這幾個階段:第一階段:懵懂期,從出世到學藝,這個時候比較單純,沒那麼多欲望;第二階段:叛逆期,隨著本領的增長,眼界開闊之後,欲望開始膨脹,走正規渠道達不到目的就開始以反叛形象出現在諸神佛麵前;第三階段:反省期:鬧天宮被抓,判了500年監禁,500年時間足以讓孫悟空反思自己:原來諸神佛並不都是酒囊飯袋,事不關己紛紛打醬油,一旦牽涉到自身利益連一個王靈官自己都收拾不了。
更別提那些佛道界江湖大佬。也許他不服氣(認為是如來哄了我,所以才輸的),但是他也認識到玩心計也是鬥爭的一部分,再能打的混混也是混混,成不了大當家。遊離於編製之外做一個散仙野妖精也許一時,但是太沒前途了,弄不好就會被哪個江湖大哥找機會吞並了。
既然搬不動這個集團,就必須主動融入這個集團。第四階段:成熟期,對應整個取經過程。從取經的種種經曆,終於弄明白如來的最終目的,合理利用規則討價還價。最後在龐大的市場利益誘惑下,如來開金口允許孫悟空進入體製成為高級公務員。
我認為孫悟空是一個高級職業經理人成功的典型案例,沒必要無限拔高他的思想境界,殺人越貨,欺軟怕硬,貪汙受賄(犀牛角,奎木狼舍利子內丹),敲詐勒索(八戒的私房錢),什麼壞事都幹過。話又說回來,對於一個出身社會底層,擁有一定能力的人來說,完成**絲逆襲,也足夠有資格成為傳說,受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