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是書中的重要人物,也是這場取經運動的幕後主使人,是吳承恩老爺子濃墨重彩塑造的人物。孫猴子遇大鵬青獅白象,被騙說唐僧被吃了,取經沒法進行下去了,成佛的願望看來是要落空了,無奈之下準備回家當妖怪,想起來身上還有個金箍,去找如來準備去掉。結果如來就說了自己來曆:混沌分時,天地再交合生萬物,鳳凰是那時候出生,鳳凰生孔雀大鵬。孔雀身為早期魔界之王,最為凶惡,如來剛剛修行有成被孔雀一口吞了。
這樣說來鳳凰與三清燃燈該是同輩人,如來出道與孔雀同時代,應該屬於下一輩。看最後一回西天諸佛排名,唐僧和孫悟空排行諸佛最後,那麼這排名應該就是按照時間先後和地位高低因素一起排的。不過蹊蹺的是如來隻是第三名,彌勒佛隻排第八,出家人常常念叨能夠使人來生到極樂國土的阿彌陀佛(西方教主)隻排第九。
這個學問很大,前文大概有個輪廓介紹,之所以這樣,是經過了殘酷鬥爭的結果。道教三清,元始天尊第一,貴為教主,靈寶天尊第二,老君隻是第三把交椅。實際上在天庭享清福,煉丹賣藥,打鐵煉寶,敲詐如來,包**的卻是老君。元始隻能做個名義教主,搞一下宣傳教育工作,靈寶甚至露臉的機會都沒有,這就說明道教也是經過了鬥爭,老君門徒廣,勢力大占了上風。同樣道理,西天也經曆了重新整合階段。
三清和燃燈都剩餘混沌未分之際,與天地同壽。道教建立了天庭這個龐大公司,燃燈攜大批神佛入股,共同壯大了公司。道教的管理相對比較公平,老君本來就隻關心自己,無論經濟實力和法力都比較強悍,大小仙神仙各搞各的,沒有比較厲害的挑戰者出現。佛教特殊一些,按照民間說法,燃燈是佛教第一佛,藥師佛是東天教主,阿彌陀佛是西天教主,之所以發生了後來的變化,那是內部火拚之後座次更替。我認為,西天一開始大當家是燃燈,藥師佛阿彌陀佛分治東西,如來隻是後起之秀。
在如來修成**之後,收服孔雀,得到孔雀修行的舍利子,以致法力暴漲。野心勃勃得如來不甘心做個路人甲,準備推翻燃燈,於是開始積極培養自身勢力。經過努力成功收買了彌勒佛和阿彌陀佛手下弟子觀世音,最後又連同孔雀背後的妖界勢力,與燃燈PK。燃燈一係手下人才不多,有個白雄尊者露過臉,去搶唐僧的無字真經,結果害怕孫悟空,說明本事不怎樣,藥師佛身為東天教主,可是東天卻是道教天庭的地盤,所以勢力也很小,阿彌陀佛雖貴為西天教主,手下隻有觀音一個,這一係統還有個倒黴蛋火焰五光佛,弟子華光菩薩算是燃燈一係的戰鬥主力。
PK結束,佛教洗牌,最終形成這個局麵:燃燈由於地位崇高,不能幹掉實權被奪,貶到藏經閣上養老;藥師佛本身就沒有什麼實力,繼續維持一個空頭銜;如來來到了第三的位置掌握了佛教實權,阿彌陀佛一落千丈,畢竟靠著西方教主身份勉強保留了佛籍;彌勒佛押寶成功,獲得未來佛身份,一下子來到第八位正好壓住了阿彌陀佛;火焰五光佛作為燃燈骨幹,直接開除了坲籍,弟子華光菩薩被貶成靈官;觀世音立下大功如來捧她做了第一菩薩,孔雀也成了大明王菩薩。座次排定之後奠定了如來一把手地位,因此他這個後輩才得以代表佛界與三清共掌天庭。
為了掩蓋這段奪權的不光彩曆史,如來編造了一大堆故事。先是創造了三世佛說法,稱燃燈是主動退位是過去佛,自己是現在佛,未來打算交給彌勒佛,這個明顯是瞎扯,既然是佛就是不死的,什麼時候退位自己說了算,除非是鬧政變,這樣做不過是掩蓋矛盾,安撫彌勒。後來正因為彌勒做了多年儲君仍繼承無望,才想起來要鬧取經;接著借口華光菩薩消滅了毒火鬼王,降了職貶為靈官,按理說消滅異己應該是獎勵,這裏不過是借機打壓而已;觀世音地位尊崇,本身法力也足夠高強,反水幫了如來大忙,獲封第一菩薩,到頭來唐僧孫悟空都成了佛觀音還是菩薩。
原因很簡單,如來害怕他這樣能力強悍,勢力大,又有反骨的人,萬一給了足夠地位恐怕就鎮不住他了,民間傳說觀音是七佛之師,自己仍隻是菩薩。觀音級別低,但是待遇高,有獨立修行場所,單獨道場,在人間香火鼎盛,信徒眾多,這就算是如來的獎勵了。政變之後,諸佛菩薩各安其位,如來的管理相當嚴格,三天兩頭要開會培訓,除了觀音等有限幾個菩薩可以缺席以外,其他的都得老老實實點名報到,這一點比老君勤政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