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獎金】(1 / 2)

這倆獨角鬼王到底是什麼來路?他們與孫猴子非親非故,平日裏也素無來往,如今卻主動地跑過來給人家當小弟,自願地給孫猴子當奴役使,天下哪裏來的這等好事?

要說這孫悟空前番時間鬧龍宮闖閻王殿,處分還沒來得及撤銷呢,如今剛受了玉帝招安還沒幾天又返下天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這樣的官司牽著,一般人躲他還來不及呢,誰還敢上前來拍馬屁?

再說,這赭黃袍是隨便能送的麼?

黃袍即寓“龍袍”,那是天子的象征,一般的百姓隻允許穿棕色的或灰色的布衣,穿上了黃袍就意味著“黃袍加身”了,那就是公然的謀反。

獨角鬼王的用意很明顯,他們跑來的目的並非拍馬屁那麼簡單,他們是來慫恿猴子造反的。隻要他敢造反,玉帝就有證據拿他。

孫猴子不通事理,也看不出這裏的貓膩,還以為人家是真心實意擁護自己呢。他滿心歡喜地就將黃袍穿起,隻等著眾猴子的朝拜。

朝拜完畢,倆鬼王假惺惺地又道:“大王在天上這麼多久,受的是什麼官職呢?(赭黃袍都獻了,還不知道人家是什麼官職?你倆龜孫子裝什麼蒜呢!)

猴王回答:“玉帝輕賢,封我做個什麼弼馬溫!”

鬼王聽言,又奏道:“大王有此神通,如何與他養馬?就做個齊天大聖,有何不可?”直接把猴子吹捧上天了。

猴王一聽,好,老子就做個齊天大聖!

天生一塊做土匪的料。

猴王自命“齊天大聖”的事情很快傳到了玉帝的耳朵裏。

“齊天”的意思就是要與玉帝的位置平起平坐,“大聖”就是大智大慧之聖人。乖乖,這可了不得,“齊天”已經夠牛逼了,還要再加上個“大聖”兩個字,這倆獨角鬼王也太能吹了。縱橫中國曆史5000年,能夠稱的上“大聖”的,無外乎就堯、舜、禹等那麼幾個鳥人,而且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隻有你死後才可以享受這樣的稱號,活著是沒有機會的。孫猴子年紀輕輕的就被奉上了“大聖”的稱號,恐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玉帝嘿嘿地發笑:見過不要臉的,沒見過這麼不要臉的。

這倆獨角鬼王也太有才了,怎麼就會想到“齊天大聖”這四個字呢?得,給你個機會,就讓你當回齊天大聖。

玉帝拿起集結號一吹,糾集大臣禦前聽命。

“齊天大聖”這頂帽子可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戴的。猴子,你可得頂住,別辜負我老人家對你的一片心意啊!過了這關,可就名正言順了。

玉帝在眾神麵前龍袍一甩:“著兩路神元,帶上我的兵,擒拿妖猴。”

著兩路神元?輕鬆的一句話,不偏不倚,不輕不重,玉帝的語言藝術可算到家了。

我們先來分析下玉帝的這番話。

通常在這種情況下,上級領導處理事務會有兩種反應。如果對方來頭比較小,領導一般都是直接命名叫誰去,或者幹脆扔給某個管事的,以示自己的威嚴;如果對方來頭很大,自己沒有十足的把握,那麼就會給下屬一個毛遂自薦的機會,以示自己的穩重。(比如劉邦每遇到這種情況,就總是要講四個字:為之奈何?)

然而玉帝兩者都不采取,這是什麼意思呢?

這兩路神元,說大就大,說小就小,下到看門的守衛,上到統領兵馬的大元帥,都在神元之內。意思就是說,你們中間隨便站出來幾個把猴子給我捉了。

這話說得多有意思!命令雖然已經下了,卻又不指名道姓地叫誰去,用命令式的語氣卻讓下屬自我推薦,這當下屬的能不嘀咕嗎?誰敢輕易站出來?

正在大家遲疑的時候,托塔天王自告奮勇地站出來了。

當然,事後的結果正如前麵我們所講的那樣,打完仗後李天王敗兵回來了。回來不是白回來的,哪吒還帶回了猴子的口信:要玉帝封他做個“齊天大聖”的官,要是玉帝不答應,那就打上淩霄寶殿來。

“出口如此狂妄,反了他!”

屬下們為玉帝的麵子報不平。當然了,內幕的人都知道,這也就做做樣子。玉帝的麵子哪是那麼容易說丟就丟的。

太白金星早有準備,當著文武百官的麵,發表了他的大理論:“那猴子口出狂言,沒大沒小,難道誰還真怕了他。隻是這接二連三地與他爭鬥,恐怕一時也難以收伏,又煩勞師動眾。不如萬歲爺你大發慈悲,就再給他招個安,讓他做個‘有官無祿’的齊天大聖。”

玉帝對太白金星發明的“有官無祿”很感興趣,行,就照你的意思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