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考察】(1 / 2)

首先是唐僧。唐僧在取經過程中基本上就是個窩囊廢,除了會念幾句不合時宜的緊箍咒外,幾乎什麼都不會。在取經隊伍中帶著這麼一個人,簡直就是個累贅。

其次是孫悟空。孫悟空有七十二般變化,能上天能入地,一個筋鬥就是十萬八千裏,這在唐僧這樣的凡人看來簡直就是:超人+閃電俠+蜘蛛人,可是偏偏佛祖缺心眼,硬是要把這樣的人扔給唐僧去管理。孫悟空在本事上比唐僧大了去也就算了,偏偏這家夥還是個驢脾氣,動不動就喜歡自作主張,時不時地跟領導鬧脾氣。這樣的人讓唐僧怎麼管理?

另外三個,豬八戒、沙僧、白龍馬也都是不好惹的主,他們跟孫猴子一樣,曾經都是過做妖,有過吃人記錄的,都屬於朝廷欽點的要犯。特別是豬八戒,說了叫八戒,其實一樣都沒戒掉,貪、嗔、癡、懼、色、懶什麼都占全了,這樣的人居然還讓唐僧做徒弟?

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取經人帶著四個有著不良記錄的慣犯,這是一支什麼樣的隊伍?

“我的天哪!佛祖爺爺你發發慈悲,換幾個品性端正點的行不行?”

好比說——哪吒。人家無論是在斬妖除魔的能力方麵,還是在搬動救兵的天庭關係方麵,都不遜色於孫悟空,這樣的人既肯出力又好管理,這多方便啊。在不就牛魔王也行啊,老牛雖然同樣是妖怪出身,可人家畢竟循規蹈矩,從頭至尾都沒做過一件違反天庭的事情。為什麼不選擇這些人呢?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這個堪稱曆史以來最蹩腳的隊伍,居然就是佛祖爺爺欽定的最佳人選。

一個窩囊廢外加幾個剛從牢裏放出來的服刑人員。真他媽狗日!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正是這支狗日的隊伍,轟轟烈烈地完成了佛祖組織的取經任務。

它表現出佛祖在調用人才方麵的高超洞察力以及對未來變遷的預見能力。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心靈是可以改造的。

佛祖組織這樣的隊伍,意在表明自己的立場:任何心靈都是可以改造的。

不僅犯過錯誤的人可以改造,就連妖魔鬼怪也都可以改造。豬八戒、沙僧、孫悟空在取經之前曾經都是妖怪:豬八戒曾在高老莊逼迫良家婦女,沙僧也在流沙河上經常以吃人為生,孫悟空就更不用說了,一天到晚就知道偷竊、搶劫。如果這樣的人都能被佛祖改造,那麼還有什麼是不可以改造的呢?

有句俗話說的好,言教不如身教。佛祖通過師徒四人的取經之路,用最簡明的道理向世人們述說了佛教教義中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這幾個人不就是最好的教材嗎?

2、崇尚信念的重要性。

唐僧看上去什麼都不會,但他卻始終都是取經隊伍的核心,原因在哪裏?除了他那個高貴的金蟬子身份,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崇尚信念”。

唐僧有堅定的信念,在困難麵前從不退縮,哪怕丟掉性命也要一竿子走到底。正是這個堅定不移的信念一直支撐著這支團隊勇往向前。沒有這樣的信念,這個團隊就走不到西天。孫悟空就曾經多次打過退堂鼓,而八戒同誌則是以“散夥,分行李”出了名的。沒有唐僧這個精神支柱,這樣的取經隊伍走不到西天。

信念其實是一種動力,也是一種自信。一個團隊領導的信念能夠很快地散播到每一個成員的心中,增強他們的動力,使他們奮發向前。如果一個團隊的領導都沒有信念,遇到困難就退縮了,這個團隊就會很快垮掉。你想,領導都掉頭不見蹤影了,誰還願意替他賣命?

所以,唐僧的能力雖然很軟肋,走路也總是走不穩,卻是取經隊伍中不可缺少的要員。《指環王》裏的主角佛羅多便是這種類型。

佛祖利用唐僧同三個徒弟的巧妙結合,完美地實現了孫悟空等人的心靈轉變,為佛祖的傳經大業創造了成功的第一步。

被佛祖看中的人

佛祖安排孫悟空等人安全地保護唐僧,終於取得了真經,唐僧也順利地坐上了旃檀功德佛的位置。看上去,整個取經過程都是為唐僧一個人所設的。

然而,這次取經的重點卻並不在於唐僧一人。

從整個《西遊記》的布局來看,吳承恩用大墨渲染孫悟空從出生到學藝,從學藝到大鬧天宮,再從大鬧天宮轉向西天取經,整個過程幾乎都是為孫猴子一個人而設的。通讀整篇的人都應該看得出來,《西遊記》的主角是孫悟空而不是唐僧。如來的取經大計實際也是為了爭取孫悟空來西天取經的。

那麼,如來看中了孫悟空身上的哪一點呢?

孫悟空對於佛祖傳經來說意義重大。

首先,孫悟空是天地之精華所化,具有很高的可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