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猴王坐著木筏出發了,因為他計算著自己也該上學了。為了給自己謀求一個長生不老的福利,他決心漂洋過海去尋找神仙老師。
和每個孩子上學一樣,美猴王上學也是要交學費的。這個學費就是暫時放棄他的王位。
有人說,暫時放棄王位有什麼好糾結的,我要是孫悟空,我也會這麼做。反正回來還不是一樣當美猴王?
不,遠非那麼簡單。
孫悟空回來後繼續當他的美猴王是因為他學成歸來了。如果沒有學成呢?做生意是要有風險的,尋求長生不老又不能確保他一定成功,如果他在外麵找了十幾年都沒有找到,回去之後一事無成,這個王位還會給他留著嗎?
花果山有了等級觀念之後,猴子們的欲望也就膨脹了,美猴王十幾年都不在位,花果山上會發生多少的變故?俗話說,人走茶涼,當權者離開自己的崗位這麼多年,誰還會對他這麼重視?如果沒有學到技壓群雄的能力,石猴隻身一人回到花果山,估計也隻有蹲冷坑的命了。
所以說,美猴王這個學費交的是不低的,不但不低,而且是相當的高。
對美猴王來說,此次學藝,隻能成功,不能失敗。一旦失敗,就可能什麼都沒有了。
美猴王孤身一人在外麵闖蕩了十幾年,這十幾年的風霜雪雨是怎麼過的,隻有他一人知道。出來沒有介紹信,也沒有親戚朋友,糧食都吃光了,口袋裏癟的隻剩下布料,唯一留給自己的隻有一雙手、一雙腳。
我們都知道,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對於過慣了好日子的美猴王來說,這苦日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十幾年在外漂泊,說不想家,那是撒謊,美猴王在外頭這麼久,肯定也有過打退堂鼓的念頭,可是不能回去啊,回去怎麼麵對這幫江東父老啊。
美猴王是九竅通靈之猴,一定對可能承擔的風險深思熟慮過,可是他“拿得起,放得下”,對於去留的決定,一點也沒有磨磨唧唧、留戀不舍的樣子,事出第二天就出發了。
從中可以看出,猴子做事還是蠻有魄力的,至少不是優柔寡斷的那種,也正是因為這種性格的魅力,使得在眾多觀眾的內心深處烙下了一個永不退縮的齊天大聖——孫悟空。
猴王離開花果山後,在外麵一直漂泊了十幾年。由於此次出行,通背猿猴沒有告訴他神仙的具體位置,美猴王的上學之路充滿了艱辛。不僅艱辛,而且還跑了很多冤枉路,尋訪神仙的過程實在不怎麼順利。
當然,猴王在找到真仙之前,也不是完全沒有收獲。因為這次出門遠行,猴子第一次接觸到了人類社會,他在這個過程中深入社會生活,對人類社會有了初步的了解。
之前的美猴王一直是在花果山長大的,沒有受到過社會“規矩”的約束,所以,美猴王的行為至始至終都看上去像個小孩一樣。他見人捕魚、打雁、誕蛤、淘鹽,開始習人禮,說人話,一切學習從模仿開始。
他也很喜歡調皮搗蛋,走到眾人近前,弄個把戲,妝個掞虎,嚇得那些人丟筐棄網,四散奔跑。他還“將那跑不動的拿住一個,剝了他的衣裳,也學人穿在身上,搖搖擺擺,穿州過府。
美猴王此時的習人禮、說人話,隻是從外在的層麵模仿人的行為,是一種好玩的舉動。正如小孩模仿大人的行為時,常常並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而不是那麼做,隻不過是跟著做罷了。當然,在很多情況下,其實大人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而不要那樣做。美猴王還不知道,他的行為無意中已經觸犯了人間的律法。“將那跑不動的拿住一個,剝了他的衣裳”,隨隨便便地就剝了別人的衣服,你想這家夥的舉動豈不是搶劫行為?
當然,不管美猴王做過什麼,或者說對人類的生活造成過什麼影響,對於他自個來說,人類生活對他的影響那是相當大的。
在這個人類社會中,他嚐受到的是一種與花果山完全不一樣的機製。有商品,有街市;有文化,有教育;有表演,有娛樂;有道德,有法規。生活在那裏的每一個人都必須遵循“規矩”的原則,不管你是上街買東西,還是出門尋訪朋友,你的一舉一動都在他人的影響之下或影響他人之中。
舉個例子,比如說撒謊。
人類的每一天都在撒謊。每當我們認為需要撒謊的時候,我們就會那樣做。
當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時,我們常常都能夠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相互說謊。比如,兩人見麵時通常會說,你好福氣啊,你真年輕啊,你今天穿的衣服好漂亮啊。即便是人家長的很醜,見了麵通常也是“帥哥”、“美女”這樣的稱呼。這個世界,我們需要謊言,並且能夠適應謊言,因為那正是我們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