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離夢杳如關塞長(終章下篇)(1 / 3)

大明宮,含元殿。

百官立於龍尾道上,等到隅中時分,終於遙望到丹鳳門大街那雖無前後鼓吹,卻一派鐵馬森森的隊伍了。

同樣是卯初出門上朝,若在平常,這時候已經可以排著隊去殿廊之下享用午食了。而今日,瞧這陣勢,還得餓上好一陣肚子。

“老弟,你揣了餅子不曾?”

“沒有。就算有,也不敢啃呐,你瞧,禦史就在台階上盯著。”

先頭問話的官員,無奈抬頭往含元殿前瞄去,看到侍中馬燧和中書令李晟,還有渾瑊,三人的臉,恍惚間也是苦得能擰出水來,這官員不由舒坦了些。

肚子裏沒吃的算啥,臉上無光才膈應。

那三位老將,帝國頂梁柱般的人物,就因為對吐蕃是和是打這件事,教聖主跟前的文臣算計來算計去,他們彼此呢,又互相算計,結果三敗俱傷。

李公,馬公,渾公,一人頭上戴朵中看不中用的虛職花,百感交集卻也隻能正襟危立地陪在聖主左右,看真正的風頭都叫普王占去。

所以,最厲害的,終究還是李家人。

一片青紅袍衫中,不止一位官員如此暗暗念叨。

左右兩側龍尾道盤旋而上,會合於含元殿前。

德宗皇帝站在塗白描朱的闌幹後,目光從遠處已有初雪覆頂的終南山,落到了自丹鳳門大街緩緩接近的隊伍。

“武德四年,太宗皇帝還是秦王,洛陽虎牢之戰,秦王一舉擊破王世充、竇建德,班師凱旋,向高祖李淵獻俘。那日,秦王披黃金甲,領步甲三萬人、精騎一萬人,將二偽主和隋氏器物輦輅獻於太廟。高祖大悅,加秦王天策上將。今日普王,雖隻有幾千人馬,綁了百來蕃囚進京,但朕看來,他的心,已是當年秦王的心。太子,你以為呢?”

父親聽不出是喜是憂的話語傳來,太子李誦仔細將每個字都聽了,聽到最後那句“秦王的心”,他的胸口仿佛猛地被擊打了一下。

父親是什麼意思?!

李誦敏感又帶著一絲疑惑地發現,如果說父親素來對自己講話的口吻如風中夾雜著細小沙礫,渾無半分憐惜之處,那麼此刻,沙礫似乎變成了岩塊,變得更為粗大直接。

李誦的喉頭仿佛驟然被團團塞入的絲絮堵了一大半,賴以為生的呼吸也收到梗阻。但就算要悶死了,他也不能不回天子的問話。

“陛下知人善任,普王揚威邊關,力克酋虜,實乃社稷與百姓之幸……”

德宗皇帝的鼻音沉重的唔了一聲,沒有繼續話題的意思。

善於說廢話的太子,往往未必真的會成為廢太子。

在這些年的是是非非中,德宗心裏清楚,太子李誦,已經交出了他可以保住儲君之位的答卷。

帝國的獻俘儀式,在《大唐開元禮》中有清晰的規定。一言以蔽之,獻俘的本質是告禮,因為出征前要在太廟、太社祭拜祖先,祈求庇佑軍隊大捷、平安歸來,故而獻俘這一象征著勝利的儀式,也要告廟、宜社。

然而普王李誼在鹽州城下飛傳禦前的奏報言道,時下外患固熾,內憂(淮西)亦未絕,安西軍是多年來忠於朝廷的四鎮邊軍,神策軍是天子麾下愈來愈壯大的親軍,故而此番,獻俘為輔,講武為主,耀揚邊軍的忠誠和親軍的英姿,才能既震懾四夷,更敲四方藩鎮。

天子讚許了侄兒的創新,將講武、獻俘合二為一,直接放在含元殿前舉行。

吉時已到。

禮官高唱。兩支隊伍,自高聳巍峨的丹鳳樓五扇城門中魚貫而入,很快就區分了上、中、下三部分。

兩邊隊伍之間形成的“中驅”道上,朝廷的禮官完成焚香祭拜、啐酒莫爵的簡化儀式後,大理寺卿來到下跪的吐蕃俘虜前,宣讀其父國之罪狀,以及唐廷特赦之恩。

李誼、皇甫珩、郭鋼,還有那穿著杜光彥朝服的薛都尉,並默沙龍等兩軍副將,一字排開,幾位祝帥齋郎端著從太廟諸位先帝神座前請來的胙肉和酒,向將帥們一一敬上。

站在最中間、正對著含元大殿的李誼,目光越過琉璃碗的上緣,直勾勾地盯著遠處大殿之上那個常常接受朝拜的袞冕身影,以及他一旁的黃袍身影。

禮官再唱,講武開始。

兩軍的幾名旗令官,迅速地縱馬出列,分別馳到含元殿下正南山牆,和東西兩側的翔鸞、棲鳳二閣處,下馬上階,立於三軍能看到旗語的醒目處。

彩旗引領,金鼓傳音,神策、安西二軍在東西兩廂,變幻方、直、銳、曲、圓五個陣型後,開始從平常金吾衛設置儀仗之處,往廣場中央的中表處三驅,表演“三軍進止之節”。

中天的一大團雲朵被秋風吹散,白日照耀到含元殿琉璃瓦上的反光,突然映入普王李誼的瞳仁時,李誼欣喜聽到北邊第二道宮牆內,傳來的喊殺聲。

王希遷!是王希遷帶的北苑右廂神策軍,和王府的甲士,一路突破延英殿和思政殿的第三道宮牆,穿過集中了中書、門下、禦史台等辦公機構的外朝,直往含元殿上撲來。

普王李誼凶狠而暢快地與皇甫珩、郭鋼、薛都尉三人對視一笑,迅速地從馬頸的胡祿(箭袋)中抽出一支哨箭,嗖地一聲,射了出去。

由於相距甚遠,這支箭射不到含元殿上。但它是一隻飛向天空的鷂子,尖利的嘯音比片刻前的鉦鼓齊鳴更動人心魄,令那些甲士鐵騎,頓時從媚上表演的伶人,變成了試圖吞噬整個含元大殿的洪流!

李誼看到,大殿闌幹後果然亂作一團,無論中心區域的天子、太子和貴臣,還是龍尾道上的四五品官,他們都意欲退進含元殿內。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薛都尉的假安西軍,和皇甫珩的真神策軍,以胸有成竹的姿態兵分兩路,人數更多的假安西軍自左右兩條龍尾道殺向大殿,神策軍則馳到殿南山牆下,仰起身來,欲引弓搭箭,向闌幹後擠作一團的貴人們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