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暑剛剛離去,秋風帶來北方秋天的涼風,即便如此在這九月後旬,天氣還是有些微熱。
朝歌——這座有著幾千年的古城,作為地名最早出現在先秦諸子中。
《左傳》首先把朝歌同商的都城聯係起來。《史記》衛康叔封衛和牧野之戰的記載,確證了朝歌作為商朝都城的具體位置,此外,《史記》一書中有18處把朝歌作為地名。楚漢戰爭時項羽封“司馬卬為殷王,都朝歌”。這些史料記載的大都是公元前660年前後的事件。而《史記》更是首開解釋朝歌含義的先河
而這座中國商朝國都,是商朝武丁大帝是朝歌城市的奠基者,商王盤庚時期,將商的國都遷到了沬邑,武丁、武乙、帝乙、帝辛四個帝王以沬為都,商紂王執政時期將沬改為朝歌。在作為商紂王的國都時期,朝歌達到鼎盛,曆史記載朝歌非常繁華,“朝歌夜弦五十裏,八百諸侯朝靈山”。
這座城市有著各種各樣曆史傳說,比如說“鑿不斷的金牛嶺,攻不破的朝歌城”的傳說。
朝歌城西南二十裏有座金牛嶺的山頭,相傳是商紂王的大將黃飛虎的坐騎金牛所變。當年武王伐紂,攻朝歌城連攻數日,怎麼也攻不下來。搭雲梯,雲梯有多高,城牆長多高。後來薑子牙掐算,是東邊的金牛嶺在保朝歌城,必須將金牛嶺橫腰鑿斷,斷了商紂王的“王氣”,朝歌城才能攻破。於是周軍開始挖鑿金牛嶺。但是,白天挖鑿,晚上就又長平了,幾天都是這樣。周武王就把兵士分成幾部分,白天晚上輪換不停地挖鑿,終於把金牛嶺攔腰鑿斷,這樣,朝歌城終於被攻下來。這叫做“鑿金牛以斷王氣”。現在金牛嶺山中間有一個缺口,老百姓稱作“斷王口”。
不過這座古城在武王伐紂,經牧野一戰,紂亡國滅,600年的社稷毀於一旦。雖然戰爭並未波及朝歌城垣,朝歌城垣巍然如故。但戰爭結束後,周武王以紂京師封紂子武庚為諸侯,以續殷祀,武庚就居住在他父王的宮室裏。
而後來後武庚叛周,周兵攻下朝歌,武庚身死,宮殿被焚,百姓被擄,頑民被遷,從此朝歌成為廢墟。
朝歌因周而出名,也因周而淡忘。在周滅商國後,在殷商故土上建立起一個叫衛國的方伯侯國後,這個千年古城便逐漸的開始淡出了世人的視野。
雖然如此但是依舊不能改變其曾經作為殷商古都的底蘊,隻見城市南邊南市之中的街道上車水馬龍,商販們叫賣於道路兩旁的商肆之中。而街道上也是人來人往、摩肩接踵、人聲鼎沸一副好不熱鬧的市井繁華的場景,朝歌市井之繁華其底蘊莫不如此。
而與緊靠在鬧市旁邊,與南市一牆之隔的,是一座三進三出,規模不小的中國傳統房屋。不過此時這所房屋卻是大門緊鎖,門前落葉滿街無人掃,一股說不出來的淒涼。
從房屋的規模氣派上,這所房子的主人非富即貴。俗話說得好“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按理說這樣一座規模的市中宅院,不乏前來拜訪之人。然而此時的場景卻讓人摸不著頭腦。
如果心細之人仔細的站近點觀看的話就會發現其中之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