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對於任何生命來說都是最值得恐懼的事情,人作為萬物之靈,所思所想的比別的生命更多,對於死亡的恐懼就更大。
而在人類之中,越是地位高權勢大財富多的人就越怕死,比如那位千古一帝秦始皇。
或許他們也並不是畏懼死亡,而是畏懼未知,畏懼自己這一生所擁有的,所付出的,所記憶的,所在乎的都終將失去。
縱然千年鐵門檻,終究一個土饅頭。人生下來就不平等,有人出生的家庭鍾鳴鼎食,有人出生的家庭窮困潦倒。
大多數人出生以後第一聲都是啼哭,或許是知道自己接下來的生命會苦。
那位兩千多年出生在尼泊爾的大智慧者告訴我們四個字‘有生皆苦’。這位大智慧者出生在最為尊貴的家庭,生為王子,他的人生原本應該比大多數人幸福,然而他舍棄王位,舍棄妻子孩子,走上了篳路藍縷的求道之路,經曆了他原本不需要去承受的種種艱難痛苦折磨,最後他說他開悟了。
這位大智慧者開悟後,告訴世人,一切都逃不過四個字‘成住壞空’。
他最終在沙羅雙樹下入滅,如他這樣開創了一個影響了世界宗教的人,最終也逃不過‘涅槃’二字。
而幾乎和這位出生在尼泊爾的大智慧者同時代,神州華夏,一位曾經做過周王朝圖書館管理員的老人西出函穀關,在關令的懇求下留下了洋洋五千言《道德經》,一部《道德經》總結了神州華夏的道家思想智慧,開啟了未來神州華夏道教的先河,隨後他騎牛出關,從此不知所蹤。
那位被釘在十字架上的三十二歲以色列人,他的信徒們說他複活升天了,但我們知道的是他留下來的教義最終成為全世界最多人信仰的宗教。
而那位一手持劍一手持《古蘭經》的偉人,他的信徒也說他升天了,但他終究是離開了這個世界,永遠。
從古到今,沒有人能不死,佛陀早就揭示了這個真理,一切一切,逃不過成住壞空的道理,最終一切都要歸於寂滅。
假道士在我認識的前輩中應該算是活得最長的,是真正的大修行者,但他也不認為自己能永遠不死,長生不老。
但不可否認的是,華夏道家從很早的時候就開始追求長生,順則為人逆則成仙,從遠古的煉氣士到先秦時代的道家諸子,再到後來的葛洪,陶弘景,等等等等,無數道家先賢都在追求兩個字,長生。
鬼穀子王詡是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老子李耳之後道家思想開始大放異彩,先秦諸子中有許多都吸收發揚了李耳的學說,形成了著名的老學五派。
在老學五派中,鬼穀子獨樹一幟被稱為鬼穀學派,經過後人統計,當時曾在鬼穀門下求學的精英多達五百多人,其中更有許多在華夏史冊上留下了赫赫大名,可以說鬼穀門生是一個群星璀璨的名單。
在這份名單中,我們可以看到蘇秦、張儀、可以看到孫臏、龐涓,可以看到商鞅、白起,可以看到李牧、王翦、毛遂、趙奢、甘茂、樂毅等人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