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東海嶗山(1 / 2)

山東有泰山,是當年秦始皇封禪之地,但還有一座山,雖然不是秦始皇封禪的名山,但如果要比起名氣來,卻不一定就比泰山差到哪裏。

這座山就是嶗山,嶗山,又名勞山,牢山,或者不其山,是道家著名的洞天福地之一。

先秦時代甚至更早的時候,嶗山就有方士和巫師在山中修行,到了唐宋時期嶗山更是許多道家先賢修行的好地方,而到了宋末元初,先有全真教創始人王重陽在此傳道,跟著全真教北七真相繼來嶗山傳道說法,嶗山於是道教大興。

整個嶗山範圍之內,道家宮觀極多,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的說法,而就在白銘在遠在廣西的十萬大山深處即將融合青王神成為新一代蠱神使者的時候,在嶗山深處的一座隱秘山峰上的小小道觀中,堯崖子和假道士神算子幾乎是不約而同的睜開眼睛,同時向一個方向望去,而這個方向,正是白銘所在的方向。

“癡兒。”堯崖子搖了搖頭,對假道士神算子問道:“道兄,白銘這孩子這麼做是福是禍?你能不能算出來一二?”

假道士神算子聽到堯崖子這麼問頓時忍不住翻了個白眼:“堯崖子,我早就跟你說過,白銘這一生和陳生是糾纏不清,而陳生是天命之人,他的命運被天數遮掩,我怎麼推算得了?隻能說吉人自有天相……”

“雖然說天道無常天地不仁,但這兩個孩子也太苦了一點!”堯崖子有些苦澀的道,他修行多年,原本自以為自己已經能做到心如止水,但在陳生和白銘這對情侶身上,他卻發現自己並不能做到自己想象的那樣。

“唉,誰說不是呢。”假道士苦笑道:“不過上天有好生之德,總算是給他留下了一線生機……”

堯崖子和假道士所在的這座小山不見嶗山諸峰的名冊,卻有個很美的名字,叫作滴翠崖。

滴翠崖上的這座小小道觀雖然在道教中不見典籍,但卻和一位道家曆史上大大有名的人物大有關係,這個人就是被視為一代道家大聖的武當道家祖師張三豐。

張三豐在正史中的記載是南宋末年至明朝初年人,據說他生於南宋理宗年間,而一直到明成祖時期永樂皇帝朱棣還在尋找他的下落,按照這個計算,張三豐至少活了兩百多歲。

而實際上明成祖時期張三豐為了躲避尋找他而大修武當山的永樂皇帝,派了弟子孫碧雲將自己的一封書信送給永樂皇帝,之後詐作飛升遁走,最後就在嶗山滴翠崖隱居,也在這裏羽化飛升,這座小小的道觀,就是這位隱仙派第六代祖師的最後隱居之所。

之前陳生在泰山之巔借助秦始皇封禪台用天問劍和饕神五行釘的怨靈化身張明同歸於盡,因為擔心張明不死,陳生最後幹脆用天問劍為媒介引天雷入體。

那一天,守在八門金鎖陣之外的堯崖子和假道士等道門前輩親眼看到一道道閃電劈進八門金鎖陣,雖然他們都是在道門中修行多年的高人,也一個個都不禁凜然變色,天雷之威,那實在不是人力所能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