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五爺還是五爺(1 / 2)

在山林裏尋到一些可以使用的野菜野果和小病小痛用得上的藥草,段南歌就將這些“樣本”交給了官府,讓守城兵和玄戈軍有空的時候都去山裏采集一些,好分發給百姓果腹,這雖不是良策,可好歹能應付一下。

官府的官吏們深知秦淵和段南歌極其重視災民和百姓的溫飽,因此也不敢怠慢,接到段南歌的命令後就立刻將守城兵和前來幫忙的玄戈軍分成幾批,輪流上山采摘野果、狩獵野味,官府還發動那些沒被地震影響到日常生活的百姓將自己圈養的牛羊雞鴨貢獻出來,當然有秦淵在,這些東西就都不是白拿的,隻是在這捉襟見肘之際,官府給百姓的補償到底是比市價低了一些。

但百姓們卻高興得很,與以往官府那強搶一般的行為相比,如今能有錢拿他們已經知足了。

隻是這些手段到底還是不能讓百姓吃飽,秦淵的心裏也仍舊惦記著商賈倉裏那些糧和那些錢,於是在派長孫景曦登門拜訪過一眾商賈之後,秦淵便從受災最嚴重的地區趕去廣陵城西的江陽,在江陽城逸雲樓中宴請吳越諸商,受邀的商賈自然少不了五大商,其他吳越當地的商賈不論家業大小也都受到了邀請。

秦淵不是第一次參加天宋商賈的聚會,也不是第一次以東家的身份宴請天宋商賈,但這卻是秦淵頭一次以吳王的身份宴請天宋商賈,沒有了麵具遮麵,秦淵還真有點兒緊張。

站在逸雲樓的大門口,秦淵整理了一下衣衫,略有不滿地向身旁的荊風和長孫景曦抱怨道:“南歌怎麼就不跟爺一起來呢?”

“王爺您就別念叨了,您這都念叨多少遍了?”長孫景曦無奈道,“朝廷下發的賑災銀餉就快到了,且還是王爺您親自吩咐說要把銀餉送直接送去受災最嚴重的地方,您跟王妃二人至少得有一個留在那邊清點銀餉入倉才行啊。”

朝廷下發的銀餉較多,得先清點入倉後才再做分配,若沒個鎮得住的人在那邊盯著,誰知道那些個貪官會不會直接私吞一半。這吳越官場上的風氣雖然比以前好多了,但那些官畢竟還是以前那些官,若沒人看著,難免故技重施。那些個貪官沒別的能耐,就是膽子大得很!

“爺知道,”秦淵偏頭狠瞪長孫景曦一眼,“爺都把南歌留在那邊了,就抱怨幾句還不行?”

“……行。”長孫景曦倒是忘了,秦淵這嘴閑不住。

三個人先後有序地走進逸雲樓,一踏進門秦淵就見逸雲樓的大堂已經按照他的要求布置好,出乎意料之外的是此時大堂裏竟然座無虛席。

這桌椅可是他讓人按照發帖數量擺放,現在這大堂裏坐滿了人就說明接到請帖的人全都來了,包括五大商。

轉腳走向主位,秦淵打眼環視一圈頓時就更加驚訝了。

來的全都是各家家主,連代表五大商來參加聚會的都是年事已高的大當家,當然,代表廖氏來的是廖氏的代當家廖十。不管怎麼說,這樣的場麵便是秦淵也許久未曾見過了。

說心裏波瀾不起那是假的,這些個大當家若不想見誰那借口沒有一百也有八十,然而今日他們卻全都來了,這絕不是他們懼怕朝廷威嚴,這是他們給他秦淵麵子。

走到主位,秦淵一轉身就衝眾人作了個長揖。

見狀,當家們全都暗自鬆了口氣。

他們雖然最終還是來了,可剛收到請帖的時候,他們也猶豫過,也想要拒絕過,可離得近的人互相商量一番後,他們還是決定親自來一探究竟。

商賈跟朝廷的關係一直十分微妙,朝廷需要商賈繳納賦稅充盈國庫,需要商賈以非官方的形式溝通諸國,若遇國難還要強迫商賈“自願”捐獻,可商賈卻極少能從朝廷得到好處,朝廷的賦稅一直在漲,官吏的貪欲日漸旺盛,便是五大商也開始覺得經商是件沒意思的事情了。然而就在這時,在商界以誠信和寬仁出名的廖氏大當家搖身一變成了皇親國戚。

身為商賈,廖五爺為人灑脫、待人寬仁、經商誠信,且還經常與官吏、與朝廷鬥智鬥勇,為商賈爭取應得的利益,天下的商賈都願與廖氏合作地原因就在這裏。但現在廖五爺成了吳王,那他還能灑脫、還能寬仁、還能誠信嗎?他還記得曾為商賈時的那些困苦嗎?

他們了解廖五爺、信任廖五爺,可他們又不了解吳王、不信任吳王,猶豫許久、掙紮許久、權衡許久,他們決定賭上一把,若廖五爺隻是多了個吳王的身份,那皆大歡喜,可若廖五爺變成了吳王,那他們頂多也就是要為這次的天災捐些銀錢、糧米,權當是破財免災,日後躲他秦淵遠一些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