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411自私,不提不代表不…(1 / 2)

蕭九安今天的目的,隻是為了拖住皇上,並不是要皇上做出什麼承諾,是以他並不介意適時緩個口,或者留點餘地,讓皇上以為他有說服蕭九安的空間。

當然,蕭九安絕不會承諾什麼,更不會應下什麼,他今天是拿正事來磨皇上的,沒讓皇上退讓就足夠了,他怎麼可能退讓呢?

蕭九安能和皇上磨的事有很多,關於蕭九安去與留的問題,關於蕭九安什麼時候回去的問題,關於燕北軍賞賜的問題,還有這些年朝廷欠燕北軍的軍餉……

尤其是朝廷拖欠燕北軍的軍餉一事,蕭九安不提皇上都不記得這事了,更不知道朝廷欠了燕北軍那麼多軍餉不曾給付。

這十幾年來,朝廷都沒有怎麼給燕北軍撥經費,哪怕原本屬於燕北軍的物資,朝廷也會扣留下來,不予發放,每年隻象征性的給點東西,表示朝廷還記得燕北軍,燕北軍還是天啟的。

最初,上一任燕北王還會時不時進京,向先皇哭個窮,或者直接討要。每次老燕北王開口,都能拿一點東西回去,但那點子東西實在太少了,少到不值錢老燕北王進京,更不值得老燕北王放下身份與尊嚴,對著先皇哭求。

後來,燕北王府的人對朝廷就死心了,不管朝廷給他們多少,左右收著就是,不給他們也不去找朝廷要了,反正不管他們怎麼樣,朝廷都不會把屬於他們的軍餉和物質給他們。

可是,朝廷不給燕北軍軍餉和物質,並不表示燕北軍沒有資格要,燕北軍雖歸燕北王掌管,可歸根結底仍舊是朝廷的兵馬,他們為天啟而戰,天啟養他們是應該的。

該是燕北軍的東西,始終是燕北軍的,朝廷沒有按規定給,那就是欠著燕北軍的,蕭九安這個時候提起此事,再正常不過。

朝廷有近十年,不曾給過燕北軍足夠的軍餉與物質,算一算至少需要天啟兩年的國庫收入,才能填補上這個窟窿。

皇上聽到蕭九安這麼一算,眼睛都瞪直了:“怎麼差這麼多?”實話,燕北軍從來沒有問過朝廷要軍費,他都快忘了這事,甚至不記得朝廷要給燕北軍撥軍費這一回事。

每一年戶部預算,也不會留出給燕北軍的銀子,大家都自動忽略了,要給燕北軍撥軍費一事。

“皇上可以請戶部大人來算一算,這還是按十年前定下的軍餉計算的,這些年……臣聽說軍中的軍餉又漲了,要是漲了,朝廷欠下的軍費應該還會多出兩到三成。”有時候蕭九安真的不明白,先皇和皇上是怎麼想的?

他們不肯養燕北軍,把燕北軍這個重擔全部壓到燕北王府頭上,可卻想著要燕北軍忠於他們,不聽從燕北王的調令,甚至怪罪燕北軍眼中隻有燕北王而無帝王。@^^$

天啟前後兩任皇帝都如此,他們從來不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隻會不斷的怪下麵的人不忠君,卻從來思考他們到底有沒有愛民?

“宣戶部尚書進宮。”這事皇上還真不知道要怎麼推,畢竟朝廷欠燕北軍的軍餉實在是太多了,蕭九安沒有提還好,現在正兒八經的提了出來,就算不全給,多少也要給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