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還真沒有把莫問先生的死放在心上,就是回房後,紀雲開問起,王爺仍舊是這個態度。
“不過是死了個做學問的人,別說皇上沒有抓到現場,就算天下人親眼看到,是本王殺了莫問先生,皇上能奈本王何?那群隻會知乎者也的讀書人能奈本王何?殺了本王為莫問先生抵命?那群學子文臣肯同意,你倒看看……天下百姓,燕北的百姓,燕北的將士們能同意嗎?”王爺不屑的冷哼,完全不把外麵的事放在心上。
“武官的刀,文人的筆,讀書人鬧騰起來也不可小覷。你要一直是這副態度,那群讀書人能叫你臭名昭著,遺臭千年,百姓對你也會心生反感,得不到百姓的認同,很多事你都做不了。”曆史是勝利者書寫的不錯,但也是文人書寫的,得罪了天下的文人,王爺便是打贏一百場戰爭,也比不上他們一句惡毒的宣傳。
宣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王是武將,不是治邦安國的帝王,人不是本王殺的,本王最多就是失察之職,按律法也治不了本王重罪。”世人都說是燕北軍殺了莫問先生,他是沒有辯解,但就憑一個莫須有的聽說,和一塊人人都能仿製的牌子,就定燕北軍的罪,他第一個不認。
“但終歸於名聲有礙,你得想辦法樹立燕北軍和你的正麵形象,不能讓這些人借機抹黑你,而且這一件事你不在乎,以後又發生類似的事你也照辦嗎?任由他們抹黑你的名聲?”紀雲開是見識過民意的人,也知道宣傳的作用性。
說句不好聽的,你再會做不會說也是無用,就算你不斷打勝仗,但到了會說的人嘴裏,就變成了你為了軍功,不斷挑起戰事。
甚至,燕北軍遲遲滅不了南疆,到了別有用心的人眼中,也會變成燕北是在養寇,明明燕北有能力將南疆給滅了,可就是不滅,為了什麼?
為了燕北的兵權,燕北的稅收,為了證明燕北的重要性。
要是南疆被滅了,燕北王、燕北軍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這些話一旦被人宣揚開,又有德高望重的人背書,就算是假的也會成為真的,到時候王爺做什麼,在天下百姓眼中都是假的。
“本王的名聲什麼時候好過?虐殺降犯,生飲人血,以殺人取樂,甚至野心勃勃,不將帝王放在心裏,擁兵自重,無視皇家威嚴……對了,還有什麼?這些年罵本王的人太多了,本王都快記不得了。”王爺蠻不在乎的開口,麵上甚至帶著一絲笑意。
這些年,皇上為了抹黑他的名聲,無所不用其極,他早就習慣了。
“所以……你就放任不管了,任由他們罵?”一時間紀雲開也不知道說什麼了。@^^$
王爺明顯是被人罵的臉皮厚了,完全不把這些當回事。
“為什麼要去管?他們把本王罵的再凶又如何?一旦南疆對天啟開戰,他們就得哭著、求著、哄著請本王出戰。在天啟,除了本王沒有能阻擋南疆的腳步,那些書生罵的凶,但真正大儒者並沒有站出來,他們很清楚本王對天啟的重要性。”在皇上還不有真正掌控兵權的之前,皇上不會把他得罪的太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