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家的事,在王爺的強勢幹預下,在王府親衛的幫助下,衙門很快就破案了。
這案子並不難破,紀夫人對自己掌控的紀家十分自信,幾乎沒有做任何的掩飾,官差很快就在她的房間找到了毒藥,經驗證,正是紀大人中的毒。
除此之外,也有紀家的下人指證,自紀大人病後,一直都是由紀夫人親自照顧,從不假他人之手,除了紀夫人外,沒有人能接近紀大人。
紀夫人最初不承認,當人證物證確鑿後,紀夫人就是不認罪也不行……
不過,京都府尹雖然將案子查清了,卻不敢就這麼判下去了。皇上發了話,將這個案子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好能拿出紀大人誤食與藥相克的食物,引起中毒的證據最好。
總之,就是要撇清所人的幹係,保住紀家,再倒打王爺和紀雲開一耙,暗指這兩人故弄玄虛,大驚小怪,居心不良。
京都府尹很想就這麼判,但是……
不管是查證據還是審犯人,都是燕北王府的人一手操辦的,第一手證據也在燕北王的手上,他真要這麼判了,燕北王要是不甘願,就算皇上保他,他這官也不用做了,甚至一家子老小都要被人戳脊梁骨。
“這事怎麼辦呀?”皇上的話不能不聽,但事情又這麼明顯,主動權不在他手上,他聽皇上的話也辦不了呀。
京都府尹實在沒有辦法,忐忑地上門去求見王爺,想看看王爺這裏,有沒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打算。
王爺倒是給麵子見了,但他剛帶出那麼一點意思,王爺就果斷表示要嚴懲凶手,絕不姑息。
嚴懲凶手!
嚴懲凶手!
京都府尹滿腦子就這四個字,連怎麼走出燕北王府的都不知道了。
王爺這裏說不通,京都府尹隻能去求見皇上,小心翼翼地將王爺的意思說完,結果皇上不等他說完,就砸了一個硯台過來。
本來,京都府尹是可以躲掉的,或者微微側身避開要害,但他卻沒有躲,甚至故意露出要害……
“嘭”的一聲,硯台腦在京都府尹的太陽穴旁,血瞬間飆了出來,京都府尹痛叫一聲,便暈了過去。
在昏迷前,京都府尹隻有滿滿地解脫了。
太好了,紀家的難題丟開了。
皇上當時嚇懵了,他不是第一次拿硯台砸官員,但這卻是第一次砸得這麼重。
“太醫,太醫……”皇上連忙叫來太醫,太醫一診斷,暗叫不好:“王爺,郭大人傷了要害,怕是要不好了。”
幸虧皇上手上的力道不夠,這要力道夠,皇上這一砸,郭大人立刻就會沒了氣息。
要是傳出皇上砸死大臣,皇上肯定要被文武大臣彈劾死。
皇上自知理虧,當即黑著臉下令,要太醫一定要救好郭大人,太醫惶恐的應是,連忙把郭大人抬了下去。
沒有意外,第二天就有文官彈劾皇上。
身為帝王,臣子犯了錯可以依法審理,動手砸人算什麼事?
更不用說,郭大人並沒有犯錯,皇上不高興就拿東西砸大臣,實在是太任性,像小孩子一樣,完全沒有一國國君的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