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4年平城落實走上了現代化建設的道路,同年11月,皇甫嵩與巨鹿太守郭典攻下曲陽,斬殺張寶,俘敵十餘萬,黃巾之亂就此平息。
公元184年12月,漢靈帝改國號“中平”,稱“中平元年”。
時逢大亂,可靈帝並不思改進,依舊貪圖享樂,黃巾餘眾分散各地依舊不斷進行小型叛亂。大亂雖平,天下不安!黃巾雖敗,世已大亂!
平城及新村寨的各項工作都進行的順順利利,有田豐國淵鞠躬盡瘁的打理,各行各業如初生的太陽般朝氣蓬勃。
大家歡歡喜喜地度過了一個安樂年。平城的安置工作也基本有序地完成了。
周吉到東漢的第三個春節,高順典韋沒有回來,因為要防範邊關。周吉與靈慧跟貂蟬、關羽一家也難得輕鬆自在地在一起聚了幾天。
年初六,周吉收到周凡的家書:“吾兒見字如麵,兒當年一別,三年未歸,父甚是掛念。兒在邊郡遊曆已有年餘,兒之作為,父甚喜之!願吾兒能平平安安成長。若有暇,早日回京與父團聚。”
唉!是該回去看看了!怎麼說也是掛著名的親爹,這一走三年,連書信都比較少,確實有些不孝!
新年過後,周吉將平城及新村寨的事務全權托負田豐、陳範、關羽、國淵等人打理,辭別眾人,準備回京洛陽探親。
關羽本欲相隨,周吉不允,隻說是關平還小需要人照顧,還有十歲的貂蟬總不能帶著奔波,最重要的是平城還有這偌大家業,總需要有人看著。
並囑托,有不明之事可去找田豐商議。
最後,周吉帶了家丁和暗衛裏選出的一名隨從辭別了眾人,在貂蟬的依依不舍中踏上歸家之途。
離開平城,周吉決定不按原路返回,取道冀州,繞館而行。最主要是想去常山看看,猛張飛估計是被劉備拐走了這時,那帥趙雲咱可不能放過好吧!
一路上,周吉看到的都是破敗的城牆、荒蕪的糧田和或逃離或返家的流民。
周吉心裏酸酸的,這大漢的大好河山啊,被這昏庸的桓靈二帝搞得如此殘破,如何對得起打下這片江山的先輩們?如何對得起這此淳樸善良的百姓?
至此,周吉立誌要改變這世道,要改變那記憶中的曆史!不讓這河山破敗,不讓天下黎民受苦!如果不能讓漢室輝煌,那就讓新的大漢榮光重生!
一路走走停停,到達常山時,已經是春暖花開的時節了。
常山國真定縣,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要找個人說來還真不容易。多方打聽,尋到一個叫趙家村的地方。
到了趙家村,逢人便打聽趙雲的消息,聽得最多的消便是“趙雲不在家,在山中習武!”
這時候有一個十二三歲的女孩跑過來問到:“你是何人?為何要找我二哥?”
“二哥?你是……”周吉問道。
“我是趙雨呀!你認識我二哥?為何不知道我?我二哥沒對你說起過?”這女孩倒是不怯生,按說漢時女子十五及笄,那十二三歲的時候已經在學習成人禮儀了,知道的多了,就會顯得比較靦腆才對。
原來這趙氏有三兄妹,大哥趙雷,二哥趙雲,小妹趙雨。父母早亡,大哥十五歲起便承擔了養育弟妹的職喜,不得不放棄學業,四處遊商,以供弟妹成長。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被劉備稱作“一身是膽”。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
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後,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阪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穀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