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偷走大儒(1 / 2)

“準了!周吉乃我皇室重臣之後,拒敵於國門之外,有大功!但因年幼,不宜再封官,朕賜你關內候,即日起送到太學讀書,待學業有成,出仕為官,為我大漢效力!”劉宏心想這個可以有,給個大爵位可彰顯自己對重臣宗親的重視,也可拉攏些人才為己所用。

人劉宏雖然荒淫卻也不是傻子,這漢室多年來由宦官外戚輪番把持朝政,你當他自己不想獨裁呀?而是不能呀!這人才都被兩方挖完了,自己手上無可用之人啊!

要是這周氏宗親能多些可用之才就好了!這周吉小子不錯,小小年紀武能拒邊,文能治城,好好培養,日後說不定能助自己翻身。

“陛下英明!”堂下一片頌揚之聲,那不是廢話嘛?皇帝都開金口了,誰敢不頌揚?

“謝陛下隆恩!”周吉不得不再次跪拜。

“周吉,來,給朕說說,你小小年記如何敢抵抗那凶悍的胡人?”劉宏來了興致。

“……臣身為漢室人臣,當不能看胡人肆虐,破我邊關、屠我百姓!”周吉大致說了一下當時的情況,又是一陣表態,好一副忠臣良將的姿態。

一翻說道,讓皇帝欣喜、群臣激蕩。一夜間,周吉的事跡傳遍大街小巷。周吉也成了這洛陽城內少男少女的偶像,多少男兒恨不能仗劍天下,建功立業。

周吉進入了太學讀書,劉宏則繼續他荒淫無道的皇帝生活,四處收剮錢財,據為己有。

五月,大儒鄭玄進京。何進為表禮賢下士,對鄭玄禮敬有加,設幾、仗之禮相待。鄭玄為保名士節操,拒不穿朝服,隻穿普通官服相見。

鄭玄沒有做官的事周吉知道的,所以當晚周吉就去拜訪了鄭玄。鄭玄還謀劃著天一亮就逃離京城呢,見到周吉便草草應付。

誰知一番交談下來,鄭玄對周吉刮目相看,對周吉的術算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最後周吉邀請鄭玄去平城教學,鄭玄不肯。周吉又說若鄭玄回逃必被何進追捕,而去平城有高手相護,且方向相反,那何進也想不到。

再三肯請鄭玄去平城暫避風頭,待日後風頭過了再回青州,並說大師的高徒國淵亦在平城。鄭玄再三思考,最後接受了周吉的建議,第二日天一亮便由趙雲護著往平城而去。

何進聽聞鄭玄逃官而去,勃然大怒,派人追趕,卻不知方向,哪裏追得著。

六月,諫議大夫劉陶下獄自殺,含冤而死。

九月,司空楊被賜死。

十月,前司徒陳耽下獄死。

……

宦官弄權,陷害忠良,士族名士人心惶惶,紛紛站隊或依附何進,或委身宦官,清流滅絕於朝堂。

周吉心中怨恨,恨不能誅盡閹黨,還大漢天下清白,再不濟換一個全新的大漢,可惜力不能及。隻好安心讀書,謀劃早日逃離這混亂的泥潭。

其間結識了袁紹長子袁譚、王子服次子王安、皇甫嵩兒子皇甫堅壽、盧植獨子盧毓等官二代。一群小子時常相伴讀書,相伴遊玩。

大家夥都對周吉推崇倍至,尤其王子服之子王安,再三要求周吉帶他去邊關遊曆。其實周吉也非常喜歡這個王安,各項才能都比較均衡,很奇怪曆史上怎麼沒有留下名號。

在周凡的安排下,周吉拜於大劍師王越名下習武。王越對周吉也是親睞有加,親自教導,周吉的武藝自然是一日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