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家的溫馨(2 / 2)

鄭玄邊學習邊整理成冊,與周吉商議,以二人的名義新創立一門學科《算術》。二人熟悉了以後,周吉才探聽出鄭玄在青州的牽掛並非是人,而是家中上千冊藏書。

原來鄭玄一心治學,母親病逝後家中便已無親人,也無心嫁娶,全身心地教學和治典著作。沒有妻兒,可對書籍的關愛勝過常人對妻兒的疼惜。

這就好辦多了!周吉承諾兩個月內親自前往高密將鄭玄的所有藏書押運至義城。鄭玄一聽這個,高興地無以言表,當既拍板留下。

並寫信托周吉送往遼東,招弟子管寧來義城任教。

當然周吉想去青州,心裏還有別的事,兩個東萊人才,周吉勢在必得。

東萊左伯左子邑,學者、書法家,最關鍵他會造紙!

[東漢]字子邑(一作邕),東萊(今萊州市)人。特工八分,與毛弘等列,小異於邯鄲淳。亦擅名漢末。

又甚能作紙,漢興,有紙代簡,和帝時,蔡倫工為之,而伯尤得其妙,與韋仲將墨,張伯英筆並稱。

“左伯”邵輝,浙江龍灣人。齋號“竹然齋”,取意“德足以懷遠”。

自幼善畫,學習素描、油畫。喜中國傳統曆史文化,尤愛漢宋風韻。國畫筆墨,師從陳振濤先生,拜為入門弟子,潛心習畫。

創辦“天光畫室”,“穀子國學堂”溫州市美術家協會會員。兼任溫州“音特美藝校”美術總監,注重傳統筆墨,堅持從基本功開始,一輩子做好一件事。

東萊太史慈太史子義,又一大忠大義的統帥之才。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義,東萊黃縣(今山東龍口東黃城集)人。東漢末年名將,官至建昌都尉。

太史慈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原為劉繇[yáo]部下,後被孫策收降,自此太史慈為孫氏大將,助其掃蕩江東。

孫權統事後,因太史慈能製劉磐[pán],便將管理南方的要務委托給他。

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說道:“丈夫生世,當帶三尺之劍,以升天子之階。

今所誌未從,奈何而死乎!”(《吳書》,《三國演義》為“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誌未遂,奈何死乎!”)言訖而亡,年四十一歲。

在離開義城去青州前,周吉說服了浦項在義城開鋪,專門為周吉麾下士卒打造兵器甲胄。

周吉將主要精力放在了訓練士卒上,花了幾天時間與趙雲一起製定了一套訓練方針,將千人分為兩隊,每隊五百人,一隊騎兵,用蘇雙送來的馬匹武裝起來,主要練習奔射和突襲,以趙雲為統領,取名“龍騎營”。

一隊為重裝步兵,按照高順留下的練兵方式加以訓練,以高順為統領,裴元紹為副統領,由裴元紹暫領訓之;讓夏侯蘭挑選十名武力出眾者設立“糾察處”,夏侯蘭為正統領,督察全軍軍紀。

周吉又命趙雷想盡一切辦法在洛陽開設“緣來酒樓”分店,有困難可尋救周凡和王越幫助,派心腹之人為掌櫃,以便更好的掌握京城朝堂各類時事和動態,及時彙報給田豐。

同時以平城為圓心以外幾個城都開設了緣來酒樓......!情報機構初始形成。

五月,周吉帶周倉及十名隨從軍士快馬趕至北海。在拜訪了又一大賢孔融後,到鄭玄家中讓軍士整理書籍,周吉周倉二人直奔東萊尋太史慈左伯而去。

最後太史慈沒找到,估計是避禍遼東去了,找到了太史慈的母親,隻說是太史慈的朋友,留下許多財物,並買了一個丫頭在太史家中侍候照顧太史慈的母親。

還好最後找到了左伯,這時的左伯還年輕,書法未大成,造紙也還未開始,周吉以鄭玄在義城為由,造紙術為誘耳,拐走了左伯,左伯又引薦另一名士毛弘同行去義城。

如果您覺得《假想三國》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83/839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