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百萬嫁妝(1 / 2)

“潘迪特先生,布哈特先生可是願意出三萬美元的嫁妝啊,那可是足足五萬美元啊,你不好好考慮一下?!”

“五萬美元算什麼?切特利先生願意出五萬美元的嫁妝!”

“蘭多赫先生願意出十萬美元!”

“......”

看著眼前這幾個大嬸吵吵嚷嚷的喧囂場麵,恐怕很難有人能夠猜到這是一堆“媒婆”在向一個男人提親,畢竟在國人的思維裏麵結婚向來都是男方通過高額的彩禮來彰顯自己的實力,可是在印度,卻恰恰相反。

造成這種局麵的根源就是印度的種姓製度,按照印度教的教義,將人分為四等,第一等是最為尊貴的婆羅門,相當於古代的祭祀;第二等是刹帝利,相當於古代的貴族和武士。這兩等統稱為高種姓。

然後就是第三等的吠舍,負責農林牧副漁這些基礎工作,任務是負責供養婆羅門和刹帝利;第四等是首陀羅,基本上就等同於奴隸。但再次之下還有更為低等的“達利特”,或者換種說法就是賤民,連給高種姓做奴隸的資格都沒有,如果在路上見到高種姓了,得趕緊躲起來別讓人看見,否則就是汙染了高種姓的眼睛,會因此被打甚至砍頭的。

雖然早在1947年印度政府就宣布取消了種姓製度,但事實上在印度社會中種姓製度依舊存在,而且由於這種製度已經曆經了兩千多年,所以早就沁入了印度人尤其是印度教信眾的血液之中,所以即便是在現代社會,依舊無時無刻不在發揮著令外人難以置信的影響力。

因為低種姓在生活和工作中會受到種種歧視,比如教義中規定了什麼職業就隻能有什麼種姓的人來擔任,這一點有點像我國晉朝時候的士族和庶族。

即便在現代社會,低種姓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財富和官職,但依舊受到高種姓的歧視,甚至他們內心也會覺得自己低人一等。

而提升種姓的方法隻有一種,那就是聯姻,也就是低種姓女子嫁給高種姓男子之後,那麼她的種姓就會變得跟丈夫一樣,如果操作的好的話,甚至整個家族的種姓都可以得到提升。但是高種姓女子嫁給低種姓男子,這是絕對不可以的,一旦被發現,那麼雙方都會被貶為賤民,也就是達利特!(其實在古代,還可以有邦主或者國王來給下屬提升種姓,這就跟清朝時候的抬旗差不多,但現在政府都已經宣布廢除種姓製度了,自然就沒法走這條路了。)

這樣一來,高種姓男子就變得炙手可熱,因為不論是高種姓女子為了保住自己的高種姓身份,還是低種姓女子為了提升自己和家族的種姓,都想嫁給高種姓男子,所以為了提升競爭力,女方家庭尤其是低種姓女方家庭就隻能拿出大量的彩禮來吸引高種姓男子,甚至還有人願意在婚後依舊提供金錢援助,直白點說就是肯養你一輩子!

可即便這樣,依舊很少有高種姓男子願意迎娶低種姓女子的,因為高種姓男子尤其是婆羅門男子即便這輩子一事無成,依舊可以靠寺廟裏麵的糧食無憂無慮的過一生,隻有極度缺錢的婆羅門男子才會為了錢迎娶低種姓女子,所以當他們婚後發現女方沒有兌現供養一生的承諾或者嫁妝數目讓他們不滿意,他們就會傷害甚至殺害妻子,在他們的邏輯裏麵,這是你們女方首先不守承諾的,那就必須得受到懲罰。(看到這兒,大家應該對印度的一些現象有所了解了吧,當然了,了解歸了解,這種事情還是得批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