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暖花開。
漫山遍野的綠,點綴著各色花朵,紅的,白的,紫的,黃的……
大自然的美,驚豔了所有人。
大公子蕭元初大婚,全城狂歡。
今日,惠民所開門,無論貧富,所有人都可以憑身份腰牌去領取兩個雪白饅頭。
這是福利啊!
全城福利!
聖人萬歲,聖人威武!
大公子蕭元初的婚禮在皇宮舉行,群臣到場觀禮恭賀。
新娘子的娘家,沿海四郡袁氏家族,可謂是風頭無兩,富貴無雙。
袁家人自然也跟著水漲船高。
生了個好閨女啊,指婚給大公子,不出意外,將來就是皇後,一國之母。
也是大周王朝真正意義上第一個皇後。
燕雲歌那是皇帝,皇後身份都配不上她。
“生女當如袁氏女!”
“二聖還有次子,不曾婚配,可籌謀一番。”
“二公子的婚事,相信兩位聖人早有打算。不是在文臣中選擇,就是在武將當中選擇。大公子的正宮嫡妻位置給了世家,沒道理二公子也要和世家結親。滿朝文武也不會答應。”
“此言有理。”
“最吃虧的還是南邊的世家,什麼都撈不著。”
“誰讓他們和陛下對著幹。要是他們肯早早投靠陛下,說不定今兒的新娘子就是南方世家的嫡女。”
“袁家這是走對了路子啊!”
“袁家這會恐怕不光是高興,還有惶恐吧。”
“此話何意?新娘子今兒是皇子妃,明兒就是皇後,袁家理應越來越興旺。”
“諸位要明白這是新朝,新朝自有規矩。袁家做了外戚,就別妄想會有前朝外戚的待遇。袁氏女在皇後位置上一天,恐怕袁家人都別想入朝堂六部,更不可能入內閣。”
“果真?兩位聖人沒有定下限製外戚的規矩,你這話有些誇張了吧。袁家兒郎若是有才,真就不讓入朝堂?”
“朝堂人才濟濟,少一個袁家人有何幹係?以燕聖人未雨綢繆的手段,她豈能想不到防止外戚坐大,豈能不限製外戚的權柄?”
“這麼說也有道理。燕聖人考慮事情向來周全,外戚事關重大,不可能不限製。說不定還會直接寫入大周律,成為律法。後世子孫必須遵從。”
“如此說來,袁氏家族惶恐也就說得過去。他們也在擔心自家的前程吧!”
“生了個好閨女,不成想,成了一把雙刃劍。這會,我倒是不羨慕袁家。”
“是不是雙刃劍,全看個人所需。袁家需要這門婚事,提升自家地位和影響力,就算兒郎不能入朝做官也值得。不能入朝,還可以做地方官嘛。”
“此言極是!隻需十年,若無意外,袁家就能晉升當世一流世家大族的行列,惹人豔羨。”
“若是羨慕,不如想想可否送女入宮,給大公子做妾。”
“不可,不可!不可冒然送女入宮,恐惹了燕聖人厭惡,又招惹袁家。等過個一兩年,大公子和袁氏女度過了新婚蜜月期,互相有了齷齪,才是送女入宮的好時機。”
“這主意不錯。諸公努力!”
這場婚宴在眾臣的恭賀中,議論中,走向了高潮。
命婦們單獨坐席,陪著皇太後閑聊家常。
惦記著二公子蕭元嘉婚事的人,不光有諸位朝臣,還有各位命婦。
陪著皇太後說話的機會,拐著彎打聽燕聖人的喜好,蕭元嘉的喜好。
若是自家閨女能嫁入皇室,那是多大的福氣啊!
皇太後蕭氏一臉樂嗬嗬,好話她都聽著,卻沒往心裏去。
蕭元嘉的婚事,她可做不了主。
與其在她身上花費力氣,還不如找太上皇聊聊。
太上皇燕守戰反倒是有些發言權。
殊不知,袁氏女也是經過了層層選拔,入了太上皇的法眼,她的名字才會出現在燕聖人的案頭。
這場婚宴,最沉默的人莫過於魏夫人燕雲琪,楚夫人燕雲菲。
兩姐妹,皆是不詳之人。
大公子的婚宴,她們二人也隻是露了個麵,沒多做停留。
皇太後蕭氏很清楚,兩個閨女是擔心自身晦氣,壞了婚宴氣氛,故而不肯留下吃酒席。
“陛下嘴上雖不會怪罪,難保心裏頭會有些想法。母親看見陛下,同她說一聲,我們來過了,禮也送到,恭賀大公子喜結良緣。我們就先回府,改日有機會再喝新人茶。”
蕭氏能理解,卻也傷心。
“你們啊,就是想得太多。雲歌不是那樣小氣的人。”
“陛下當然不是小氣的人,可是難保會有閑言碎語,壞了婚宴氣氛。我們不給大家添堵,眾人也都自在些。”
蕭氏留不住人,隻能目送兩個閨女離去。
她有些傷心,歎息一聲,“終究回不到過去。你瞧見了吧,雲菲和雲琪,這兩姐妹始終沒說過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