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這麼大年紀,還時不時打熬身體,怎麼沒事。說起來,朕正當壯年,不應該啊。”
燕雲歌哼了一聲,“你和太上皇沒法比。父親年少時,可是正兒八經的侯府嫡長子,錦衣玉食,養尊處優。
每日習武,都有專門的武師傅替他熬製湯藥,強身健體,保養得宜。就算是現在,也有專人替他調養身體。
你不一樣,你自己想想你的年少歲月,可曾有專人為你熬製湯藥,可有專人指點你如何打熬筋骨?
你那會,全憑一口氣,隻顧著學武,卻沒有學會如何在學武的同時,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也就是說,你先天不足。”
蕭逸苦笑一聲,“這麼說,病根是我年少時候種下的?”
燕雲歌很嚴肅道:“其實你應該很清楚這一點。同樣是軍武,同樣是武將,沒家底子的武將,身體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家學淵源的武將,同樣習武,同樣行軍打仗,身體就是要強健些,正常情況下,壽命也更長一些。
原因就在於年少打基礎那會,有家底子的武將,有專人指導,有長輩幫著調養身體。
沒家底子的武將,全靠個人努力和天賦,以及自己摸索。飯才勉強吃得飽,哪有錢買藥材調養身體。
你出身王室貴胄,活得卻像是個窮哈哈武將。身體現在才出問題,那都是因為後麵這二三十年有我管著,替你調養身體。
你瞧那些真正的窮哈哈武將,早十年前,身體就開始陸續出問題。”
窮文富武,這是老祖宗總結出來的經驗。
練武,就要吃好,補充足夠的營養,天天吃肉才能滿足身體所需。
平日裏還需要用藥材,藥膏保養身體。
這些都是不菲的開銷。
讀書不一樣,餓著肚子也能讀。
習武,萬萬不能餓著肚子。那樣做,隻會壞了身體,年紀輕輕落下一身病。
蕭逸年少時,其實不缺錢。
畢竟是王府公子,怎麼著也能搞到錢。
關鍵是,沒有長輩指導他,沒有人提點他。凡事都靠自己摸索。
等他摸索出經驗和教訓,有了名聲之後,身體底子早就壞了。
要不是吃得好,長期有肉食供應,他身體會更早出現問題。
這就是有老師指導,和沒有老師指導的區別。
為何家學淵源的年輕人,凡事都比旁人更順利?
區別就在這裏,有長輩保駕護航,可以避免許多深坑,少走許多彎路。
一條筆直大道直通往前,就算是烏龜爬,也比同齡人起點更高,前進速度更快。
什麼家底子都沒有的年輕人,普通資質,隻能靠自己慢慢摸索,不知道要摔多少跟頭,吃多少虧,才能成長起來。
資質優秀的普通人,善於學習和總結,可以避免少摔一些跟頭,少吃一些虧。
卻依舊難以和家學淵源的世家子相比。
或許,等到上了年紀後,大家可以同堂為官,似乎是站在了同一水平上。
但……
關於子孫後代,人脈關係,依舊要差上一截。
非得三五代人的努力,方能追趕上。
這還是三代人都努力的前提下。
但凡,有一代人不努力,又得跌回去。
不至於跌回一窮二白的程度,但再想爬起來卻難上加難。
現實就是如此殘酷。
燕雲歌表現得很輕鬆,很自信,其實她內心深處很擔心蕭逸的身體。
蕭逸的原因是,年輕那會身體根基受損,現在開始發病,以後有可能年年都要來一場大病。
萬一哪一次,沒有熬過來,人就沒了。
太醫的建議,就是調養,緩慢調理身體。
雖治標不治本,卻能緩解身體負擔,增加壽數。
太醫上了年紀,蕭逸年輕時候的名聲,他是聽說過的。
甚至還見識過蕭逸的瘋狂和荒唐。
太醫鬥膽嘀咕道,“蕭聖人年輕那會,不愛惜身體,可勁的造。病根是那時候種下的。
如今,想要保壽數,萬萬不能再習武。武人那套打熬筋骨的辦法,會毀了他的身體。
真要動起來,做一些輕鬆的,柔和的運動。還有,不能操心,不能勞累。”
燕雲歌問道:“壽數能有多少?你有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
“壽數一事,沒人能有準確的答案。老夫說句實話,蕭聖人好好調養,一二十年肯定不成問題。要是調養不當,七八年也有可能。”
燕雲歌點點頭,“以後就由你為蕭聖人調養身體,朕信任你。因為,你是唯一同朕說真話的太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