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4章 條件(1 / 2)

武將們請戰洶洶。

都嗷嗷叫喚著,要殺入草原,滅了劉氏一族,殺光草原部落。

一個個興奮激動,眼睛都紅了。

有戰爭才有戰功,有戰功才有爵位。

凡是武將,都渴望開戰。

文官集團大部分都反對開戰,一旦開戰,錢糧就如同流水一般地花出去。

而且又是攻打茫茫草原,連個具體的方向都沒有。

這仗,鬼才知道要打多少年。

一年年打下去,一年年消耗糧草,誰都承受不起。

即便,大周王朝國庫充盈,也經不起這麼折騰。

誰也說不定,老天爺何時鬧脾氣,來個洪澇旱災,亦或是蝗災。

朝廷有錢才能賑災。

錢糧都拿去打仗,如何賑災?

不賑災,百姓就要造反。

這是一連串的惡劣後果,雖然都沒發生,但必須考慮進去,決不能忽視。

朝議沒商量出結果。

劉寶平稱王一事,暫時擱置。

燕雲歌也是頭痛。

“武將都叫囂著要開戰,要滅了劉寶平。你找那些武將喝頓酒,好生和他們說說。草原打仗不同於關內。關內目標明確,敵人就在前方,殺過去就行。

茫茫草原,恐怕尋找敵人的蹤跡都要花費一兩年時間。最怕,兵馬深入草原,結果死傷慘重,卻連敵人的影子都沒看見。”

曆朝曆代類似的情況,發生了太多太多。

一支部隊深入草原,結果莫名失蹤,生不見人死不見屍。

若幹年後才發現,全都迷失在草原深處,不辯方向,最後困厄而死。

這也是為什麼,曆朝曆代,基本上不會主動找草原部落開戰的原因,基本上都是草原部落殺過來,邊關迎戰。

並非無力開戰,而是草原太過廣袤,全都是遊牧民族,一無城池,二無堡壘。

打仗不難。

難的是,如何在廣袤草原上尋找敵人的蹤跡。

若是有熟悉部落的人做向導,那還行。

沒有向導,或是向導也不管用,就得做好大量犧牲地準備。

且,都是無謂的犧牲,死於疾病,死於饑餓,死於絕望……

唯獨不是死於作戰。

劉寶平在草原混跡一二十年,他和涼州兵馬,早就習慣了遊牧生活。

騎上馬匹,帶上帳篷,趕著牛羊,就可以一直往前走,一走就是上千裏。

大周的軍隊,不適應這樣的生活,也沒有足夠的牛羊供他們奔襲幾千裏,甚至奔襲幾年時間。

所以,在沒有明確敵人蹤跡的情況下,燕雲歌不想拿將士的性命去博不到三成的可能性。

而且……

劉寶平不是異族,大家同文同種。

滅了劉寶平,遲早會有異族統合草原,成為新的威脅。

既然如此,為何不扶持同文同種的劉寶平去統合草原,試圖在草原上建立城池,真正全麵掌控草原。

而不是永遠被動挨打。

她希望蕭逸去勸服那群桀驁不馴的武將。

大將戰意昂揚,這是好事。

但……

目前恐怕沒必要。

蕭逸問她:“你真打算同意劉寶平稱王?你該明白,這麼做,會傷害到很多人。

文臣武將,大家拚殺一輩子,跟隨我們南征北戰,打了滅國戰爭,也隻是封侯爵。

劉寶平對朝廷毫無貢獻,卻得以封王,大家不服氣。這也是,武將都反對此事的原因。”

燕雲歌鄭重說道:“我知道大家有情緒,封王一事可以斟酌。但是草原上的布置不能改變。

靠著我們一座堡壘一座堡壘的建下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統合草原。

總之,你我肯定是看不見那一天。但,用劉寶平的手統合草原,我們很大機會能看見那一天。

趁著我們都還在,為子孫後代掃平一切障礙,我願意這麼做。”

“掃平障礙的同時,又製造了新的障礙。誰能預料未來?劉寶平的子孫後代,萬一出息到了,成了名副其實草原王,反過頭來攻打我們,那麼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養虎為患。”

“那就想辦法逼著劉氏一族往西,一直往西。讓他們永遠都沒有機會回到中原。讓他們去西邊生根發芽,傳播種子。”

“如何逼迫他們往西?”

“告訴劉寶平,想要稱王,必須得有一座城池。這座城池,隻能是在西邊。據聞,有一座城名為天幕城,遠在萬裏之外。我給他糧草軍械,甚至可以派兵配合,待他拿下城池那天,就是稱王的大喜日子。”

蕭逸沉默下來。

燕雲歌緊握住他的手,“任何一個決定,都有利弊兩麵。比起滅劉寶平,我更傾向於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