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林青風的困擾(1 / 3)

慕家的婚宴之後很久依舊在縣城裏麵讓人津津樂道。不僅是上門的親戚朋友和各級同事,很多湊熱鬧的素不相識的平民,在慕華強的指揮下也盡量做了妥善的安排,一杯茶水,幾塊綠豆糕,哪怕讓人天天嘴,也足以盡顯慕家的大方。

在這個吃穿等基本生活追求還很缺乏的年代,慕華陽和雲祈的婚禮沒有大擺奢侈的宴席,也沒有借機收禮,反而盡全力讓賓客盡歡,坦坦蕩蕩。

讓方尺等一眾打著小心思的人的算計直接落了空。

也為之後雲祈開展公益事業打下了很好的口碑基礎。畢竟一個會花錢的人會更讓人放心。

宴席上,縣城文化部門的領導在兩杯酒後,站起來提議道,“小慕大喜的日子,我們空手來實在不合適,既然小慕不愛搞咱們那些老規矩,我來起個頭,就唱一首《情深意長》,希望兩位同誌情誼天長地久,為咱們革命事業早日添加新成員!”

小縣城也能出人才,這個文化部長過去是文工團的台柱子,後來身體不好專業才到了文化局。

一開口,就知道有沒有。哪怕專業放下了多年,但是文化部長還是將歌曲中的情誼唱出了七八分,雄厚的男高音,到位地表現出曲中不圍困苦,力氣往一處使的兄弟情。

而後,其他有才藝的人也紛紛不落後。慕華陽這一次沒有阻攔,贈歌贈舞是雅事,這些個領導平日裏麵勾心鬥角,難得有這樣好氣氛讓大家盡興,他也樂在其中。

何況,這本就是他的婚禮,辦喜事,老祖宗的規矩,自然是越熱鬧越好。

文化局就在附近,在文化部門領導的安排下,不一會兒,嗩呐、腰鼓、喇叭、琵琶、口琴、手風琴,小件樂器全部到位。隨後還有人聞訊讓家人送來了小提琴,在婚禮快要結束了,還有人搬來了一架鋼琴。

在這個年代,鋼琴和小提琴這樣的西洋樂器,往往和小資產風氣是掛鉤的。鋼琴雖然外表破舊,但是一看就是主人的心頭之好,音色十分清脆,一看就是有人仔細保養的。慕華陽叮囑慕華強,在結束之後,要將鋼琴暗地裏悄悄地完璧歸趙。

也許是氣氛太好,總之這些細節都被人刻意地遺忘,老一輩的人都是會唱兩句的,從《九九豔陽天》到《歌唱大別山》,最後以《北京的金山上》結束。

有個少數民族同誌甚至跳起了新疆舞,哪怕身著普通的藍布衣服,但是舞姿婀娜,韻味盡顯。

雲祈讓謝小樹和吳宿找來了相機,留下了這時代中的一幕。

很多年之後,當那一張舞姿照片在互聯網上光速傳播的時候,很多年輕人紛紛表示,從老一輩身上看到了對生活的熱愛。

彼時的雲祈和慕華陽已經過起了退休生活,兩人攜手相識一笑。哪裏有那麼多熱愛,無非是因為愛著那個人,所采才愛上了這個世界,這個能讓她遇見他的時代罷了。

婚姻之後,慕爺爺歸京,慕華陽也接受了任命,去縣城辦公室任職。

而雲祈則回到了小王莊村,做最後的善後工作。

慕華陽在就職之後,縣城裏麵考慮到兩人的情況,在職工筒子樓裏麵安排了一個較為寬敞的宿舍。

因為雲祈沒有時間,慕華陽抽下班時間,布置了起來。

這是他們的第一個新家。

雲祈的善後工作持續了近一個月,她將已經心力耗盡的齊輕語接到了小王莊村,交給鐵力照顧。同時,尚明在村子裏麵大姑大嫂的介紹下,也娶了小王莊村的姑娘。

雲祈臨走的前一夜,老謝頭兒有些傷感。

雲祈和慕華陽也表示過,讓老謝頭兒和他們一起搬去縣城。以兩人目前的經濟狀況,在縣城購置一間能夠容納三個人的平房,是剛好夠的。

隻是老謝頭兒不願意,他本來就習慣住在村子裏麵,有土地伴著他,他才能感覺到踏實。

老謝頭兒不願意,雲祈來來去去勸說了一個多月,也沒有改變老謝頭兒的主意,慕華陽和雲祈商量著,幹脆先斬後奏。

等他們倆個到了縣城,抽時間選個帶院子的小平房,讓老謝頭兒不孤單,有個院子拾掇也有個樂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