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火拚(七)(1 / 3)

海軍海上作戰原來都是依靠航線進行戰鬥,那就是雙方誰也不了解誰在什麼地方。廣闊無垠的大海,巨大的艦隊,龐大的艦艇在海麵上根本不算什麼。長達一二百米的巨艦,在大海的波濤麵前如同一片樹葉。

海軍艦隊想對決,隻能是在同一條航線上才能碰上,因此,海上戰鬥隨機性很大,並不是想打就能打的。但是,飛機的出現改變了海上作戰的方式,那是雙方都有偵察機,可以知道對方艦隊的位置。這就出現一方尋找另一方的追逐戰。遭遇戰很少,勢弱的一方不可能送死一樣衝上去戰鬥,海軍戰術也出現重大變化。

當航母時代來臨之後,海上戰鬥以兩支艦隊在海麵對著開炮的年代一去不複返了,所以說巨艦大炮的年代過去。遠程打擊,超視覺戰鬥是海軍作戰的新特點。

日本海軍以三本五十六為代表的航母派和以永野修身為代表的巨艦派也就形成。但總的來說,在二戰開始前幾年,日本還是相信巨艦大炮,否則,不會建造大和號這種超級戰列艦。

但是和美國太平洋上的一次次海戰,讓日本方麵也有了認識,確實是航母時代的到來。為此日本停下了他們建造八八艦隊的設想,開始生產製造航空母艦。

這是劃時代的軍事武器發展曆史變革,並不是你認識到錯誤馬上就能改變的。一來,人的思想和指導理論未必能那麼快轉變過來,另一方麵,這是一個係統工程,並不是單純有了航空母艦就可以無敵天下。

其實日本並沒有真正認識到,航母時代並非是以航空母艦為主體,而是戰爭從可視戰鬥向超視覺戰鬥轉變。也就是原來的直接對抗,變成了遠程打擊,他的關鍵詞不是“航母”,而是“遠程打擊”。

這種看著不大的區別,在武器發展,戰術運用上相差的是一個時代。南華恰恰在這些方麵走在了前麵,超視覺戰鬥,顧名思義就是看不見的戰鬥,既然看不見,那怎麼打仗?這就出現一個問題,是眼睛看不見,並非是真正的看不見。雷達成為暫時唯一的手段,這隻是監測,探查,但打擊手段呢?飛機是首選。但飛機最大的弱點是他在空中持續的時間很短,作戰半徑有限,所以他需要知道準確的敵軍位置。

在南華海軍來說,他有兩方麵是日軍比不了的,一個是南華海軍隨時知道日軍的動向和位置,而日軍對南華艦隊一無所知。這本身雙方就不在一個地平線上,另外日軍飛機是唯一的打擊手段,如果不知道對方的位置,哪怕是相差一公裏,看不見也沒用。

海平麵的弧度又影響了雷達信號,一定的距離內,日軍的搜索雷達是無法發現近距離的海軍艦隊。

第二個優勢是南華海軍飛機並非是唯一的手段,翟勤一開始建造海軍的時候,他放棄了發展大型艦艇,而建造的全是兩三千噸,最大不過四千噸的艦艇,很是讓人弄不明白。按著上麵炮火的口徑,南華的海軍連巡洋艦也沒有,隻能是驅逐艦。這樣的艦隊,數量再大也沒用,無法和重巡洋艦對抗,對上戰列艦那就更別說了。

但除了南華科研人員和少數的海軍將領以外,其他人並不知道,南華海軍驅逐艦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導彈驅逐艦”。

這才是南華的真正殺器。但南華導彈研製一直進展不快,精確度也很不理想,所以形成了南華最強大的是陸軍,其次是空軍,最弱的是海軍。對日本作戰上,海軍戰鬥也是有限度的幾次,大部分的戰鬥全是陸軍和空軍的配合,海軍承擔的是運輸和護航任務。

在其他人看來,就連南華內部也有不少人認為,南華海軍太弱,隻能是輔助軍種。但翟勤知道,未來的霸主是海軍,沒有遠洋能力,海軍隻能是近海防禦部隊。南華永遠走不出去,更別說是進入國際舞台。中國那樣的大國,戰後五六十年時間,海空軍方麵還是落後於日本這個戰敗的國家,不能不說是一種痛苦。

海洋意識覺醒的太晚了,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如今南華卻不這樣,翟勤是有先見之明的。太平洋上的爭奪,未來一定有南華的一席之地。大西洋甚至南北兩極,都會留下南華的國旗。

在這個指導思想下,南華內金科技城裏的科研機構,他們研究項目一直是南華政府製定的項目,所研究的課題,哪個國家知道也都會大吃一驚。火箭運載技術,導彈和噴氣式超音速飛機,核潛艇,核動力航母,這些都是絕密,也是最尖端的科研項目。

對這些,日本是一無所知。如今和南華到了海上艦隊對決的時候,日本相差太遠了,所以戰機根本不會出現什麼逆轉。對此,邢偉業心裏有數,他的指揮猶如貓抓老鼠,靜靜的潛伏在一邊,毫無聲息,一旦開始行動,那就是雷霆一擊,快速的讓老鼠連逃跑躲避的機會都沒有。